:::

提報內容

瀏覽數:48
葉片數:3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3
3
3
3
2

社區走讀

發表日期:2023-09-16
發表人:阿燕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宋長燕、甘宜真
  • 動機: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3.14~112.3.21
  • 參與人數:22

目標:

1.透過google map認識學校與社區的地理環境,了解社區的位置。
2.聽聽社區的故事,了解社區的過往。
3.實際社區踏查,見證所聽所聞,對社區更有感。

進行方式:

1.電腦螢幕投影學校與社區的地圖,介紹學校主要社區--嘉添里、添福里,並指出重要地標及同學的家,讓孩子對地理方向大致了解。
2.故事方式介紹社區古地名:添福里舊名十三添,白雞地名的由來(取白石垵與雞罩山)。
3.說明社區走讀路線,以及注意事項。結合之後全校大路跑活動,先行帶孩子認識路跑路線。
4.走出校園,帶進社區,實際走過才有感。

成果描述:

1.班上組成有許多學區外孩子,對社區相當陌生,只知從家裡到學校的一條路,因此對此次走讀相當好奇,即使住社區的孩子也未必走透透。透過地圖的說明、社區故事及實際走讀,讓孩子與社區產生關連與情懷。
2.走讀沿途看到土地公廟、八聖公墓、古井坡、正義吊橋等人文景觀,讓孩子走入歷史隧道,感受到舊時生活遺跡。沿途只要孩子認識的植物,就會興奮地指出有火龍果、百香果耶!有人發現像蒲公英的種子(其實是昭和草),一夥人不約而同摘下來吹,玩得很開心。當看到竹子開花、榕樹緊纏繞另一棵樹時,也讓孩子看到植物的求生本能。

實施心得:

1.對大多的孩子而言,學校附近的社區是陌生的,透過走讀讓孩子走入社區,與社區產生了關聯。更了解到社區與環境息息相關,愛護環境才能讓社區生生不息。
2.住在社區的孩子更是熱情的邀約大家去家中坐坐,可惜時間安排緊湊,無法讓孩子當小主人了。孩子的觀察力佳,看到新鮮物便一個報一個,玩得很開心。一路走下來約兩節課,當天太陽又大,孩子們卻少有抱怨,路上社區阿公阿嬤都稱讚這群孩子。
3.一年級的孩子透過故事、走讀,希望在他們的心裡埋下一顆愛的種子,愛自己、愛他人,愛這整個環境,進而願意為這環境盡一己之力。

學習者心得:

泰:我們看到以前人洗衣服的地方(古井坡),他們真辛苦,我們現在用洗衣機,實在太幸福了!
禾:我第一次走吊橋,以為很可怕,其實還好,但是有同學害怕到要人牽。我覺得我很勇敢。
昱:有經過我家,我有進去拿水給大家喝喔!
晴:我們有經過一個地方,那裏有狗大便,好臭!他們很沒有公德心,還好大家沒有踩到。
騏:過馬路時,老師要我們把手舉高,這樣司機才看得到我們,我有把手舉高高。
皓:我們經過兩個土地公廟,老師說土地公是社區的守護神。
芃:我最喜歡吹昭和草的種子,一球毛毛的種子,一吹飛得到處都是,真好玩。老師說昭和草可以吃,以前人沒得吃就會吃它,不知道好不好吃?
晉:小鳥吃了榕樹種子後,鳥屎掉到樹上,榕樹種子便在這棵樹上生長,最後把樹勒死,那棵樹真可憐。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感謝老師的辛勞及創意,此次的社區走讀活動實施得相當成功,透過Google Map的介紹、社區故事的講述以及實際走讀,讓孩子們對學校周圍的社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的歷史和文化。孩子們的熱情和好奇心讓整個活動充滿了活力,他們對於社區中的每一個細節都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力,這讓他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社區的風貌和特色。同時,透過這次活動,孩子們也體驗到了走訪社區的樂趣,這種親自實踐的方式讓他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區與環境的關係,也培養了他們對環境的愛護意識。建議老師在未來,可以考慮結合更多社區活動,讓孩子們進一步參與到社區建設和環保活動中,讓他們的學習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也在實際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9-1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