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33
葉片數:1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1
1
1
1
1

昆蟲與環境

發表日期:2023-02-08
發表人:衛生組長

生態友善科技
  • 環境議題:生態友善科技
  • 執行方法:觀摩學習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林瓊娃/李秀雯
  • 動機: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1227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一、	引起動機(第一節課)   
1.	繪本欣賞:獨角仙在哪裡? (作者:黃郁文 / 繪者:松岡達英)
利用繪本進行探討大自然,昆蟲與我們所處共有的環境,為即將安排的活動在學生心裡下一顆種子。
本書作者小時候經常拿著捕蟲網追逐昆蟲,用放大鏡觀察小生物,和同學上圖書館查動物圖鑑。作者有兩個理念:樂在其中畫自然、心領神會愛自然。
2.校外教育課程說明:
   將繪本內容技巧性引導至即將參訪的大自然生態園區,讓學生能藉由經驗累
   積,獲得愛護環境的理念。

二、	綜合活動(第二節課)
1.	實際參訪的親身體驗:
校外教學至園區體驗大自然植物與動物的環境生態,透過採收葉片來餵養鍬形蟲之幼蟲雞母蟲,讓學生能理解生態保育之重要性。
2.	專家介紹鍬形蟲與雞母蟲:
透過飼養者專家介紹各種昆蟲與他們所食用的植物,搭配實體昆蟲來體會課本外的世界。
3.	觀察大自然環境:
在園區參訪昆蟲食用的植物,並了解植物生長的一生,引導至食物鏈的概念。

三、總結活動(第三節課)
1. 完成學習單:
   發下生態相關之學習單,教師引導校外教學之實體經驗,以利整合概念。
2.	繪本靜式閱讀:
藉由繪本讓本課程更完善,期望能帶給學生更多思考方向。

成果描述:

一、	繪本學習:
    本次所選繪本因書中作者年紀與讀者相仿,頗能引起共鳴。書中有許多圖片,學生看了非常喜歡,也更期待此次戶外教育,可說有達到引起動機之目標。
二、	體驗課程:
    透過實際參訪,學生從一下車就目不轉睛,平常待在都市久了,很難得可以有這樣和同學一起到戶外走走的機會。園區裡的動植物帶給學生的刺激很真切,也希望能在他們心裏埋下愛護生命之種子。
三、	親子共學:
    課程結束後回家後,有請學生與家長分享繪本內容,讓他們唸故事給家人聽。透過這樣的舉動,不但能使之複習所學,也可以將尊重的觀念潛在帶給家人。

實施心得:

本次參訪在行前有跟班上同學介紹繪本,希望能更觸發他們對大自然的感受。再透過實際行動,親近大自然、接觸各種動植物,期許讓他們可以知道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平時我們班就很重視減塑與資源分類,也告訴他們這就是他們所居住的環境,要懂得愛護才能有好的空間。走訪時,孩子也實際融入了所學,垃圾都有確實處理好,還會有孩子因擔心小鴨吃到垃圾而主動拾起。此外,參訪時採小組方式,同學增加了互動的機會,也必須要靠自己完成任務及處理生活事宜,互助合作的氛圍自然形成,令人感動。大自然果然是最好的教室。接下來,我們會帶孩子在校園中的農田進行課程,透過接近與種植等活動,讓他們有更多接近大自然的機會。

學習者心得:

陳同學:雞母蟲好可愛,但是住的地方要保護好。我要種菜給它吃,地瓜和地
        瓜葉都可以。我們也可以吃地瓜,今天我有吃到地瓜,很好吃。
林同學:老師叫我們要學習觀察,仔細注意才知道有很多動植物都住在同一個
        地球上。我有看到魚、昆蟲、菜瓜和地瓜。
王同學:鍬形蟲是長大的樣子,獨角仙也是長大的樣子,生長的過程很有趣。  
        叔叔有給我們看標本和真的鍬形蟲,我才知道是怎麼長大的。
張同學:我們生長的環境跟昆蟲是同一個的,要學習愛護。老師也有叫我們要
        減少使用塑膠袋,這也可以保護地球。
廖同學:我種過綠豆,可是我不知道要幹嘛。種地瓜葉的話可以給蟲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活動內容佳,親身體驗與觀察最容易讓學童印象深刻。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2-0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