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種子奇遇記(二年級)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張老師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其他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年3月
- 參與人數:15
目標:
1.學生能認識常見的校園植物。
2.透過活動讓學生知道種子的功用。
3.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加深愛護自然環境的觀念。
進行方式:
【活動一】尋找種子
1.師生討論校園內有哪些植物正在結果?
2.小朋友到校園內尋找種子。
【活動二】認識種子
1.小朋友分組討論比較種子的模樣。
2.老師介紹校園植物與種子的結構。
【活動三】植物成長史
1. 小朋友挑選喜歡的植物種子。
2. 老師指導小朋友種下種子。
3. 小朋友每日澆水,紀錄種子發芽成長的過程。
成果描述:
1.學生在活動中能夠主動想認識校園裡所有的植物,積極的態度讓人欣慰。
2.學生在收集種子並討論種子外型特徵後,能歸納出一些種子外形規則。
3.學生在種下自己喜愛的種子的那一瞬間和之後的照顧和觀察紀錄都能顯現滿滿的成就感及喜悅。
實施心得:
1.校園植物的種類繁多,開花結果的時間也不一,運用春天繁花盛開之際,引領學生學習種子的機遇是再恰當不過。
2.看到學生再尋找校園植物的種子之際,可以明顯體認到學生的良好觀察力,平時不顯眼的小植物都能讓他們找到那小小小的種子。
3.讓學生初任小農夫的引導,一步一步將種子確實栽種在盆裡,著實澆了水,放在花台上。小農夫的眼角、嘴角都泛出笑容,讓人感動。
學習者心得:
1.我們討論種子的形狀時,發現種子的形狀大部分都是圓形、長條形。
2.我種的是食茱萸的種子,看到它冒出頭後又長出綠葉,心裡好高興。
3.我種的是台灣天仙果,果實是一顆黑黑的,老師教我要捏破觀察一下,結果裡面居然有好多小小的種子,我就直接種在我心愛的盆栽裡囉。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