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020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2
3
3
2

校園來了怪鳥-----黑冠麻鷺

發表日期:2022-02-08
發表人:小朱

生物多樣性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閔秀芳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年12月~111年1月
  • 參與人數:26

目標:

一、觀察身邊常見的鳥類,從校園做起 。
二、生命教育從身邊做起,讓學生能尊重生命與愛護動物。
三、學生學上網查黑冠麻鷺的相關資料並整理分享。
四、結合生活課程,分組上臺分享所查資料,並分享於同學與家人。

進行方式:

一、第二節下課的時間較長,學生常愛在中庭校園尋寶,三位孩子跑著到教室找老師,找不到老師(去上廁所了),上課鐘聲響了,那三位看見老師一進教室爭相報告,他們看見一隻超大的「怪鳥!」
二老師以為是校園常見的「喜鵲」,因這屆新生一年級學生我還沒教他們有關「喜鵲」的相關訊息,只有在生活課時,稍微引導學生多注意學校內在大王椰子樹上那一窩「喜鵲家人----祖孫三代約8-10隻左右」。
三、一位學生說「大哥哥說他們在學校校園都不曾看過哦!」老師才發覺不是「喜鵲」!另一位學生又說別的老師也說第一次在校園看到,他拿手機照相了!老師好奇,叫孩子到教室外二樓走廊看看,那一隻大鳥還在嗎?學生看後大嚷著:「還在呢!」老師帶著全班下樓到菜園觀看是什麼鳥?
四、這隻鳥或雞「站著不動」,老師叮嚀大家靠近後不要走動、不要出聲!好久好久近10分鐘,牠還是不動!沒看過的孩子問:牠是真的鳥還是假的鳥?
五、因一年級學生對鳥類所知不多,老師告訴學生牠是「黑冠麻鷺」,藉這個機會來一次「查鳥或雞」教學,將班上學生利用生活課到電腦教室分組上網蒐集相關資訊。
六、訪問家人、親友有關賞鳥的生活經驗,並於生活課時和同學分享。

成果描述:

一、	黑冠麻鷺在臺灣近十幾年族群快速擴張,20年前,黑冠麻鷺還是賞鳥人心中的夢幻鳥種。網路上說:現在黑冠麻鷺的自然分布區裡,也只有在台灣黑冠麻鷺才如此親近人類,在其他地方,像馬來西亞、華南等等,黑冠麻鷺的分布侷限在山區,甚至還有國外的賞鳥人到台灣,就專程來看我們身邊這種已經習以為常的鳥,最近二年老師也常在都市區域常看見牠們的身影。
二、	有一是說因動保意識,也有一說近年因為都市種植綠地,不經意帶來外來種蚯蚓,所以導致黑冠麻鷺的擴張,最近我們校園中庭的菜園常翻種不同的菜類和香草植物,常引來多種鳥類的棲息。
三、	黑冠麻鷺也叫黑冠鳽、黑冠虎斑鳽,閩南話叫「山暗光」,也叫地瓜鳥和大笨鳥,是中型的鷺科鳥類,主要分布於季風亞洲的東南部至南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是稀有留鳥,只有臺灣的族群在近年成為常見的留鳥。黑冠麻鷺喜歡食蚯蚓、捕食昆蟲,黑冠麻鷺繁殖期在三至九月,築巢地點多在低海拔森林或竹林,求偶期間雄鳥會發出單調、低頻的「嗚、嗚 」聲。
四、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5-50公分高,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偽裝,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起鬨。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
五、	以往不容易觀察到的黑冠麻鷺,被認為行動隱密,近來在都會區已常能看見,習性已有改變,即使有人靠近也不怕生,這次真的見識到,「呆立好久,仍然一派視若無人樣!」最後竟發現不只一隻是二隻呢!是一位自然老師提醒大家看另一個角落。
六、學校多位老師也加入觀察和攝影照相,在校園內成了老師們機會教育的好教材喔!
七、在班級群組line ,家長們也po上 黑冠麻鷺相關資訊和照片,大家熱絡討論與分享。

實施心得:

一、	平時在學校可以看見多種鳥類,沒看見黑冠麻鷺,約三年前的某假日在學校操場圍牆邊看過一次,這次在上課期間,而且是下課嘈雜時刻,竟然飛來校園菜園覓食,一次還同時看見二隻。
二、	學生第一次看到黑冠麻鷺,「站立不動」,以為是雕塑的鳥像,看了好久牠竟走動,真令人驚訝!多認識一種鳥類囉!
三、	下午午休後,課後班的學生也看見了,真是難得的機會!我們班的學生帶著課後班的同伴一次又一次地靠近牠,最後牠們被「騷擾得不耐煩了,二隻都飛到中庭的大樹上(小葉欖仁),在上面站立了好幾小時。

學習者心得:

甲生: 我們只發現一隻,自然老師的提醒我們才注意到另一隻,牠的顏色和雜草、枯枝好像喔!我爸爸說:那是「保護色」!
乙生: 阿媽說:閩南話叫「山暗光」,除了黑冠麻鷺也是貓頭鷹、夜鷺,小時候常在田裡看得到!
丙生:午餐祕書說:可以看,但不要靠近啦!低年級的學生為什麼越靠越近,如果牠被嚇到了,以後牠就不敢來我們學校了!
丁生:我和媽媽查到:黑冠麻鷺壽命,可因野外或藉由人工的飼養而有所差異,在野外的黑冠麻鷺,有天敵的威脅、食物來源的不穩定性因素,不容易調查到,需藉由繫放調查瞭解其壽命,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繫放紀錄是6年。
戊生:又叫地瓜鳥和大笨鳥?是不是牠看見人就「呆掉了!不快逃跑,不怕被捉!」[地瓜鳥] 是和地瓜長得相很相似 ,真有趣!

補充:

有些學生查到關於「暗光鳥」,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另指不同的鳥類:
「暗光鳥」àm-kong-tsiáu"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1.	夜鷺
以麻雀、老鼠等動物為食,常在夜裡發出淒厲的叫聲,迷信的人認為是不吉利的一種鳥。
2. 另外「夜貓子」也叫「暗光鳥」:
用來稱呼習慣在夜間工作或活動的人。
例:你這隻暗光鳥,三更半暝矣猶毋睏。
3. 貓頭鷹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感謝教師用心善用校園中偶遇黑冠麻鷺的自然生態資源,配合教師的指導,結合領域課程,建構學生對黑冠麻鷺生態的知識,並由親師利用社群網路建置黑冠麻鷺相關資訊和照片,帶領學生透過親身體驗與五官觀察,會讓學生更了解生活週遭的環境特色,因為了解才能有珍愛環境與關懷生命的態度,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更多情感的連結,更進一步才有保護校園與週遭生態環境的行動。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2-1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