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蟲飼養計畫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觀摩學習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高佩瑄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4/12-2024/6/28
- 參與人數:16
目標:
學習竹節蟲的生活習性、飼養技巧、繁殖習慣以及了解竹節蟲的適宜飼料等技巧,確保竹節蟲健康成長並培養學生們愛護生物的態度,透過養殖竹節蟲,培養對生物多樣性的尊重和保護意識,鼓勵學生們對於自然界的關注和保護並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透過竹節蟲養殖,提倡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進行方式:
將竹節蟲放在教室,學生們可在下課時觀察,容器使用鞋盒,通風良好,並且容易清潔;提供竹節蟲喜歡的食物,如芭樂葉並確保飼料的新鮮度;定期清理飼養容器,清除排泄物,保持環境清潔衛生;確保竹節蟲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定期觀察竹節蟲的行為和健康狀況;注意控制繁殖數量,避免過度繁殖導致飼養容器過度擁擠;注意個人衛生和安全,避免直接接觸竹節蟲和其排泄物,使用適當的工具和器材進行飼養和清潔作業,如手套、口罩等。
成果描述:
透過飼養竹節蟲,成功引發了學生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興趣。學生們積極參與觀察、照料竹節蟲的活動,並展開了討論和探究,此外,飼養竹節蟲還提升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責任感。我將學生分為小組,共同負責飼養竹節蟲,他們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共同解決飼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不僅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和自信心。
飼養竹節蟲為教學活動帶來了豐富的成果。透過這項活動,成功啟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跨學科整合和合作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環境意識。
實施心得:
飼養竹節蟲能夠引發學生對昆蟲生物學的興趣。我在課堂上介紹竹節蟲的生態特性和飼養技巧,讓學生了解這些小生物的奧秘,激發他們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在教室裡飼養竹節蟲是一個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的活動。透過這個活動,不僅能夠啟發學生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興趣,還能夠促進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且飼養竹節蟲是一個跨學科整合的活動。將生物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相結合,透過觀察、實驗和討論,讓學生在多個學科領域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學習者心得:
學生們在養竹節蟲的過程中,學會了許多關於昆蟲飼養的技巧和知識。從溫濕度管理到食物供應,再到疾病預防,這些都是學生在養竹節蟲中不斷學習和嘗試的技能,讓學生對昆蟲飼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養竹節蟲需要耐心和責任感。從飼養容器的清潔到食物的供應,都需要及時和細心的照料。讓學生意識到養殖昆蟲不僅僅是一項愉快的活動,更是一種對生命負責的行為。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