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點亮未來—珍惜地球資源的環保學習旅程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郭素娟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2.19-113.12.26
- 參與人數:24
目標:
1. 能透過影片《大自然的力量The Power of Nature -認識再生能源》,初步了解再生能源的概念與應用。
2. 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專注學習再生能源的種類,認識其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3. 能與同學合作,自主選定一種再生能源,上網搜尋相關資料,並運用Padlet平台呈現成果。
4. 能與同學上台報告,清楚說明再生能源的定義、來源、優點與缺點,培養表達與溝通能力。
5. 能認識地球資源有限的現實,思考如何以實際行動實踐永續發展的理念。
6. 能培養環保意識與責任感,將所學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保護地球的行動者。
進行方式:
1. 影片導入—探索再生能源的奧秘:課堂開始,老師播放影片《大自然的力量The Power of Nature -認識再生能源》。帶領學生了解再生能源的多樣性,如太陽能、風能、水力與地熱能,並探討其在應對地球資源枯竭與氣候變遷中的角色。
2. 小組討論—激發學生自學能力:在影片結束後,老師說明學習任務,請學生自由分組,選定一種再生能源,合作搜尋資料。學生們透過網路探索,再將所得資料上傳至Padlet平台,展現彼此的合作與創意。
3. 上台報告—展現學習成果:每組學生依序上台,透過清晰的敘述與圖文並茂的呈現,介紹他們所選定的再生能源,包括來源、優點與缺點。學生的表現不僅展現了他們的學習成果,也讓全班進一步了解再生能源的多元應用與影響。
4. 教師講評—鼓勵學生表現:報告結束後,老師對每組的努力與表現給予正向回饋,並以感性語言總結: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也有責任,讓我們用智慧與行動一起為地球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成果描述:
1. 學生能明確說明再生能源的種類、來源及其對地球的意義,展現紮實的基礎認知。
2. 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資料搜尋與平台運用,提升了數位工具的運用能力。
3. 各組報告展現了創意與邏輯思維,學生在表達與溝通方面進步明顯。
4. 學生從討論與報告中學會分析再生能源的優點與缺點,建立了全面的思考能力。
5. 課後調查顯示,多數學生表示願意從日常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如關燈、節水等,環保意識明顯提高。
6. 此次教學活動也促使學生認識到科學與環保的密切關係,對未來學科領域的探索充滿興趣與期待。
實施心得:
1. 本次教學活動展現了數位工具與合作學習的結合效果,學生在探索與表現中激發了對學習的熱情。
2. 每組的報告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環保議題的關注,這是一份屬於教育者的感動與成就。
3. 學生從被動接收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這讓我更加堅信「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能點燃他們的學習之火」。
4. 再生能源的主題讓孩子們意識到,科技不僅是改變生活的工具,更是守護地球的重要力量。
5. 我深信,這些孩子將成為環保的倡導者與行動者,將今天的學習轉化為未來改變世界的力量。
學習者心得:
1. 太陽能是一種利用陽光轉化為熱能或電能的可再生能源。
2. 太陽能的優點是無污染、可再生,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太陽能設備在長期使用後可節省能源成本。
3. 太陽能的缺點是初期建設成本高昂、受天氣影響,效率不穩定(如陰天或夜晚無法發電)、太陽能板可能占用大量土地,需妥善規劃。
4. 風力能的定義:風力能仰賴風勢帶動發電機組的葉片轉動,透過轉動以利發電機組產生電力。
5. 風力能的優點是有風就能發電、沒有燃料問題、沒有空污輻射或二氧化碳。
6. 風力能的缺點是沒辦法24小時供電、噪音問題、風力強大的地方才能建造發電廠。
7. 生質能是生物體內儲存的化學能,來自光合作用及有機物分解過程。
8. 生質能的優點是可持續性、環保無污染、多樣性、生物資源循環利用。
9. 生質能的缺點是能量密度低、依賴環境條件、需時間累積、土地與水資源需求大。
10. 水力能是一種利用水流動能(如河流、潮汐、浪潮或水壩儲水)轉換為電能的可再生能源。
11. 水力能的優點是可再生能源、低碳排放。
12. 水力能的缺點是影響魚類遷徙、河流生物多樣性以及可能會引發洪水,對下游地區造成災難性損害。
13. 海洋能是指利用海洋中的各種自然現象 轉化為可利用的能源。
14. 海洋能的優點是長期穩定的能源供應,能夠在提供基載電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5. 海洋能的缺點是可能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影響,例如:噪音污染、生物多樣性影響。
16.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來源於一種地球內部的熔岩產生的一種以熱能的形式存在的一種能源。
17. 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符合成本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並抽取其能量。
18. 地熱能的發電原理是透過地熱井引出受到加熱的地下水,並利用蒸氣推動渦輪機運轉,藉以發電。
19. 老師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也有責任,我們應該用智慧與行動一起為地球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補充:
1. 利用本校六年級的重要議題探索課程-認識再生能源,進行本次教學活動。
2. 感謝經濟部能源局提供的影片「大自然的力量The Power of Nature -認識再生能源」,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Mwxr0Tfxg
3. 三重國小605班「認識再生能源」教學成果網址:https://padlet.com/t000133/padlet-vlwzx4nmva9rdv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