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77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2
2

福連小釣手

發表日期:2023-01-05
發表人:ana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福連國小行政及教學團隊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20230103-202301231
  • 參與人數:15

目標:

一、藉由學習在地漁村釣魚技能了解在地產業文化及歷史演進。
二、透過實地操作歷程,體驗漁村人民生產食物的辛苦。
三、啟發學生珍惜食物、愛物惜物及感恩惜福的情操。
四、了解在地漁業資源轉型營造與永續經營的重要性與使命感。

進行方式:

一、福連國小這學期邀請在地釣魚達人(2位阿伯)到校一同和教師團隊討論及規劃-福連小釣手-在地文化課程。
二、2位阿伯老師和教學團隊討論出一系列的釣魚入門技巧教學,如,釣魚工具介紹及操作、天氣風場浪況觀測、季節魚汛種類、沿岸垂釣地點、垂釣安全規範、在地漁業歷史及演進轉型、環境永續經營......等。
三、20230105的第一堂課2位阿伯老師從釣魚工具介紹及操作開始,教授小朋友及老師們認識釣線繩結及動手操作如何綁定。考量安全性,講師事先準備裁剪好的竹子分枝(模擬魚鉤)及粗尼龍線,示範魚鉤繩結的綁定技巧。接著介紹母線、子線、八字環......等釣魚工具!
四、講師總結漁夫捕魚得來不易,食魚應知捕魚之苦,要真實食物不可浪費。

成果描述:

一、2位阿伯老師身懷絕技,不吝藏私、傾囊相授,在場的校長、師生大呼"好難喔!"但是,仍然學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細心的指導線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釣魚繩結,理解釣線的綁定原理及技巧。同時也聽它們講述在地漁民勤懇勞動生產食物的歷程。
二、卯澳、馬岡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魚種靠岸,仔細觀察會發現配合潮間帶藻類的發生,不同魚種喜好吃不同藻類當食物。卯澳、馬崗常見可釣魚類有黑毛、白毛、四破魚、臭肉、小卷。萊萊有人釣過水針、烏魚,往烏石港方向則有人在防波堤、消波塊釣龍蝦。
三、應和季節更迭,迥異於都市與農村的生活,數百年來漁村人有著自己生活的節奏、冬季無法出海的日子漁村人民採集紫菜及小海帶(交白菜)、春季除出海捕魚也採石花及茶米菜、端午撿海膽及麒麟菜、夏季採蜈蚣菜(川燙涼拌美食)....品質好的漁獲及海菜運往基隆或宜蘭市場販賣或交海產店賺取錢財,賣相較差的則自己食用,一點都不浪費。

實施心得:

阿伯老師說起童年的記憶,課餘時總是背著竹簍手持弧形鐵小鐵片到漁村附近的潮間帶撿紫菜、挽石花、鍍淺饡(笠螺)、挖鐵嘎(石鱉)......賺點小錢貼補家用。

阿伯如數家珍:"漲潮時尚好釣黑毛;退潮兩成時尚好釣白毛;而在退潮及兩水交會處較易有花枝、軟絲仔;西北雨過後則是龍蝦出沒的時機,所以講,釣魚仔對愛看潮水才會掉到魚仔啦!"這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漁村人的自然散發的自信。

以前村里老人家諺語:"放尿水(海)面,有錢賺,無錢剩。"意思是說,魚村人一年的到頭的打拼,到頭來只是全家人能勉強餬口度日,卻無任何積蓄。以不難體會出,身外之物的難以掌控,尤其以討海為生的漁民而言,有財無庫的憂患意識,實為滿載魚貨知魚的感慨。

學習者心得:

老師:從學校規劃的釣魚課程中,在地漁村的小朋友可以透過有趣的體驗與操作了解在地漁村的文化及先民蓽路藍縷、努力營生與大自然互動的過程。隨時代的演進,在地產業經歷沒落、轉型與再生的過程,政府在卯澳劃定漁業示範區保留區的作為、漁業署貢寮區海洋生物復育園區的魚種復育與結合學校的教育課程及放流活動。這塊土地上,除了前人開發的歷史足跡、當代人的研究復育與努力、更需要透過教育啟發與內化我們下一代的內涵及素養。人類與自然環境未來才能達成永續和諧的目標。

補充:

伊恩:綁好魚鉤好難喔!還好有阿伯老師的幫忙,我終於綁好、綁對了!
艾蜜莉:我喜歡聽阿伯老師講以前魚村的故事!
歐文:我爸爸有帶我釣過魚,但是這是我第一次綁魚鉤!真有趣!
凱爾:我有學會怎麼綁,也有幫忙教會低年級的同學怎麼綁!
尚恩:我阿公跟爸爸都是漁夫,我回家也要問它們魚鉤繩結的知識!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將社區在地產業納入學校的校訂課程,讓學生從社區產業去了解前人的辛勞以及魚類保育等。貴校的校訂課程設計可以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連結,永續城鄉以及保育海洋生態等。看得出貴校的課程似乎才正要開始,希望你們的課程可以持續發展,讓學生了解在地產業以及環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1-30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