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85
葉片數:3
澆水器:2

評分項目

3
3
3
3
3

好時節農場校外教學

發表日期:2024-03-13
發表人:yeh

農村生態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葉昱君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年3月5日
  • 參與人數:220

目標:

(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2)環境議題的知識學習: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環境價值觀與態度: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4)環境行動的技能: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環境行動的經驗: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進行方式:

實地體驗傳統農村文化,觀察各種蔬菜和動物,認識農村廚房的設計,了解先民的生活智慧,並走訪梯田,實地感受農園氛圍。
    孩子戴上笠帽,走在菜園裡,認識生長中的玉米、胡蘿蔔、白蘿蔔、萵苣、芹菜、地瓜葉等,這些時常在飯桌上看見的蔬菜的原形。園區裡種植了光臘樹,解說員介紹有獨角仙拜訪過的樹幹會有特殊的直條咬痕,同時介紹獨角仙的一生。走訪觀察農家常飼養的動物,如蛋雞、白鵝、羊等,體驗拿桑葉餵食梅花鹿。農園也將黑水虻與耕耘雞育養在一起,不僅可以處理農場有機廢棄物,同時黑水虻又可以成為雞的飼料,成為一個良性的農廢循環。而且觀察農園的蛋雞雞舍,雞隻有充分的活動空間、雞舍通風不髒亂,也有營養的黑水虻作為營養來源,與一般圈養的飼料雞有很大的差異,讓孩子理解保持飼養的品質也是很重要的。
    讓孩子實際接觸農村廚房的大灶,這是臺灣傳統的農家風景,家戶使用的燃料是廢棄的木板和竹片,體驗與現代廚房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另外還認識了農場的雨水截流系統,可以將雨水用在灌溉用水、家戶地板的清潔,環保且省錢。
    學生自己到菜園裡摘蔬菜、清洗之後,帶到廚房,有廚房的哥哥帶著大家一起擀麵皮、擺食材,進行比薩的DIY體驗。接著把比薩送進磚砌窯裡烘烤,最後可以享用自己手做的新鮮比薩。

成果描述:

在農場觀察和實作的親身體驗讓學童們對於農村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實地走訪認識生長中的動植物,學生了解到自然界生物的生長有一定的循環,每一種青菜都有其適合生長的季節,獨角仙在一年當中的不同時期,也有它的生命週期,因此了解四季的變化對農場的生態系統有著深遠的影響。
    從親自採摘菜園裡的蔬菜,做出圓形餅皮,到吃比薩,進行了一趟食農教育,對於從小生長在都市裡的孩子,是新鮮的經驗。有助於培養學童對食物的尊重和珍惜,使他們明白食物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

實施心得:

近距離接觸農場裡的動植物讓孩子們興奮不已,藉由認識這些小生物,孩子們會產生「我知道,我認識他」的親近感,孩子們對這些小生物也會比較容易產生「我想要好好保護你」的使命感,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就能逐漸萌發,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孩子從黑水虻、廚餘和耕耘雞三者的良性農業廢棄物循環當中,了解環境保護要減少污染,並且將資源回收再利用,還能促進生態平衡。與生活課程中「減塑」活動相銜接,讓孩子更能體認到環境保護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保護我們的地球。

學習者心得:

認識了農場的各種動植物和參與活動之後,我覺得
學生1:我學到好多關於農場的知識,感覺收穫豐富。
學生2:黑皮哥哥的國語說得好好,而且還教我們做比薩,我好佩服他。
學生3:黑水虻的故事好神奇、小小耕耘雞好可愛,我也想養。
學生4:原來還有專門生蛋的蛋雞,牠們的「別墅(雞舍)」好特別。
學生5:在農場裡全班一起玩趣味競賽,我們得到第一名,好有成就感。
學生6:雖然我不喜歡吃芹菜,但是自己摘菜做比薩,感覺比薩特別好吃。

補充:

學生在學校已經進行過生活課程「減塑大作戰」,了解地球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也知道每一個人都需要肩負起保護地球的責任,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已經紮根。透過農場這一趟旅行,孩子們可以漸漸建立與大自然的情感連結,培養對自然界的尊重和愛護。在聽農廢循環與雨水截流系統時,孩子們的反應就非常熱絡,感覺平常上課都有再好好聽講,老師我非常感動。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規劃校外教學不容易,老師辛苦了!建議貴校爾後能以學習單深化戶外學習,並統整各領域的知識、技能與行動,使能寓教於樂!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3-1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