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源園邸校外教學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薛慧如、林玉茹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其他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9/ 7 / 31
- 參與人數:120
目標:
1.認識臺灣歷史。
2.認識臺灣傳統建築。
3.認識園區植物。
4.欣賞林家園邸的雕刻之美。
5.增進文化保存及環境保育的觀念。
進行方式:
透過導覽老師的講解和提問,讓孩子隨機舉手回答。
1.老師詢問孩子是否知道方鑑齋的用途,再說明此為昔日讀書之所,平時亦是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
2.老師講解汲古書屋的主要功能是藏書及讀書,屋前之軒亭造型高聳華麗繁複,使用「卷頂」推測是受了南洋外邦建築的影響。。
3.老師讓孩子猜測是否知道月波水榭的用途,再說明此為一賞月之所。因海棠形的水池漂浮著一座雙菱形的水榭,並有小橋與岸邊連接,有如一艘小船泊於碼頭邊,予人豐富的想像。
4.老師講解觀稼樓顧名思義,當年可遠眺田園農夫耕作之景。再帶孩子參觀樓附近有一孔雀園,昔日孔雀園對面假山洞內飼養猴子,除增添生趣亦有封侯之寓意。
5.老師講解來青閣為昔日招待貴賓及貴賓下榻之處,亦為俯覽橫虹臥月的虹橋與定靜堂間植百花之所。登來青閣遠眺,大屯、觀音等山憬然入目,故名來青;為全區最華美的建築物。
6.透過對園區歷史建築及生態的介紹,加深學童對文化保存及環境保育的觀念。
成果描述:
本次校外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對臺灣歷史和傳統建築有更多的認識,透過介紹和實地觀察可以讓小朋友對文化保存及環境保育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實施心得:
在整個園區介紹及實地觀察的過程,孩子們很快樂,透過導覽老師的講解及賞園解說,豐富孩子對臺灣歷史和傳統建築的知識,也加深孩子對文化保存及環境保護的觀念。
學習者心得:
1.園邸的歷史真的好悠久,各種古物和建築都好珍貴!
2.原來雕刻材質可分為木雕、石雕、磚雕這麼多類,雕刻得好美!
3.園邸之漏窗,有器物類、動物類、植物類、圖案類的多樣形式,造型好優美呀!
4.原來園邸內有這麼多豐富和有趣的知識等我們來了解呀!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