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趣探險-認識校園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實體遊戲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蔣宜君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0/9/4-2020/9/25
- 參與人數:18
目標:
愛學校從認識學校環境開始,本課程目標是讓小一學生認識學校位置、地形、辨別方位。透過實地實物觀察記錄,加強熟悉校園地景、地貌的能力,進而維護校園生態系統。
進行方式:
【活動一】校園走走
1.牽手逛校園。
2.參觀校長、主任、教師、辦公室與各年級教室。
3.認識操場遊戲區、功能教室、特殊教學區。
4.認識校園蚓菜共生生態系統、空中花園區。
【活動二】製作校園地圖
1.全班共同繪製校園地圖,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負責不同區塊的校園區域:教學區、操場、遊樂器材區、蚓菜共生區等等。
2.利用小組討論、分組製作負責區域建物與象徵物。
【活動三】校園裡的居民
1.仔細觀察校園中的動物、昆蟲。
2.記錄其出沒地點。
3.畫出觀察到的昆蟲、動物,並貼在校園地圖的相對位置上。
【活動四】成果分享
1.各小組上台分享在負責區域的觀察,與介紹地圖中繪製的物件。
成果描述:
透過實地走訪、仔細觀察與動手製作地圖,學生能快速熟悉校園地景。
透過走訪校園,觀察動物和昆蟲,學生能說出校園常見昆蟲、鳥類的名稱,並且能友善愛護校園裡的居民們。
實施心得:
課程為期四個禮拜,利用生活課進行。透過實際繪製地圖,班上小一學生們都能快速熟悉校園建物與教學區域配置,為適應的校園生活學習打造良好基礎。
製作地圖時,學生一開始沒能掌握建物與建物之間的方位與大小,經過老師引導、多次走訪以及小組共同討論後慢慢拼湊出地圖,過程花了不少時間,但也因為此課程,學生對於校園方位有深刻的認識,所以沒有發生在校園迷路、找不到教室的狀況。
在活動三課堂中,老師介紹小園常見動物與昆蟲,也說明他們的身分--他們是校園裡的居民,因為老師的介紹讓學生覺得居民們親切許多,願意親近並愛護他們。
學習者心得:
1.製作地圖很好玩,每次上課都在探險。
2.我負責的地方是教學區,我們製作一到六年級的教室還有很多辦公室,我們發現學校房子是L型,每一間大小不太一樣,像是校長室和健康中心比較小,所以我們出來的也比較小。
3.我們負責操場,這裡的居民很多,很多昆蟲有看到蝸牛和蚱蜢,麻雀和鴿子,他們常常會有羽毛掉在這裡。
4.我發現蚓菜共生區會有果蠅和很多飛蟲。
5.最常飛進教學區的昆蟲是蜻蜓和蜜蜂,老師說不要打他們,關燈開窗戶他們就會飛走。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