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與我
- 環境議題:颱風
- 執行方法:文藝活動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黃啟嘉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年11月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探討在面對自然災害後,我們可以用如何用藝術來抒發我們的心情。
2.藉由漫畫藝術創作—以颱風為主題,讓孩子闡述在面對災害當下的心情。
3.113年經台灣歷了「山陀兒」與「康芮」颱風後,利用漫畫的創作,指導學生在面對天然災害時,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防颱準備與調適災後的心情。
4.請學生運鉛筆,來創作面對颱風時的感受。
5.在完成作品的同時,心靈也獲得療育。
6.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無法相抗衡的,面對自然的考驗,我們要謹慎面對。
7.認識颱風的成因,並學習防災準備。
進行方式:
1.對學生說明113年10月襲台的強颱康芮暴風半徑達320公里,已經是近30年來襲台暴風半徑最大颱風;前一次以強颱之姿、暴風半徑逾300公里以上登陸本島的颱風,要回溯到1996年的颱風賀伯。
2.在學生面對颱風當下還餘悸猶存時,藉由美術課中對於畫家描繪災害作品的介紹,讓孩子覺知在面對天災無情的來臨時,我們可以藉由藝術的創作來抒發內心的感情。
3.老師用PPT講解知名藝術家面對災害時的感受以及他們表現的手法。
4.指導學生構時可以闡述自己面對災害時內心的感受。
5.介紹素描鉛筆的使用方式。
6.學生進行創作時從旁給予指導。
成果描述:
1.在藝術創作中利用學生自我的覺察與行為的展現,讓學生的情緒得以緩和。
2.藝術治療中的創作品為當事人意念和情感的具體呈現,透過此具體的形象,當事人得以統整其情感和意念。
3.學生了解了颱風的成因及其不可抗力。
4.學生在面對天然災害後,學到了可以利用藝術創作來紓解壓力。
實施心得:
1.學生能明瞭我們對自然應該心存敬畏,颱風頃刻之間就能把我們生存的環境毀滅。
2.在創作時,學生能回想度過颱風天的方式,並且知道如何做好防颱準備。
3.自然災害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學生能通過藝術抒發情緒。
學習者心得:
學生A 新聞畫面中面對風災還需要出門上班的人真的很辛苦
學生B 這是由下往上看飛機起落的樣子,颱風天飛機降落真危險
學生C 我想要畫颱風天還要帶寵物出門上廁所的主人的辛苦
學生D 我想畫出下豪大雨的樣子並且提醒大家颱風天要待在家裡不要出門
學生E 我想描繪颱風天的雨絲與辛苦出門上班的人
學生F 風強雨大真的很危險大家要避免外出
補充:
學生經由此次課程知道颱風天在家裡是保護自己,也是不給社會製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