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95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3
1
2
0

防疫戰鬥營之登革熱不要來

發表日期:2018-06-05
發表人:新化人

環境衛生
  • 環境議題:環境衛生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李俊儫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05.18
  • 參與人數:6

目標:

1、了解登革熱的發生原因、區域。
2、能辨別登革熱的病媒蚊及病狀。
3、能舉出容易積水的區域及容器。
4、能說明登革熱的預防方法。
5、能落實清除居住環境的病媒蚊。

進行方式:

1、行前教育:
(1)先在課堂上播放有關登革熱的新聞片段,讓學生了解在夏季,臺南常發生登革熱的流行。
(2)進行高雄科工館的防疫戰鬥營的簡介及學習資料提供。
2、參訪、教學順序:
(1)分佈區域:先向學生解說登革熱在世界上的分佈區域,了解地處熱帶且潮濕多雨的臺南,因為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分布的區域,因此是登革熱的好發地區。
(2)認識病媒蚊及病徵:展示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的蟲卵、孑孓、蛹等實體標本和圖片,並介紹登革熱的病徵。此外,教導學生辨識登革熱的病媒蚊,並介紹登革熱發作時的病徵——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嘔心嘔吐、出疹等等。
(3)辨識易積水的容器:讓學生觀察展示區裡的各項物品,引導學生認識它們之間的共同特性——容易積水。
(4)登革熱的預防方法:透過展示區的小遊戲,知道登革熱預防的秘訣——巡、倒、清、刷。
3、後測與落實:
(1)請學生完成學習單,檢視觀念是否正確。
(2)落實清除居住環境的病媒蚊:指導學生針對校園中容易積水的容器進行倒水、清刷的動作,將登革熱的預防,落實於生活之中。

成果描述:

1、藉由分佈區域與環境的介紹,學生了解潮濕高溫的環境是登革熱病媒蚊——埃及斑蚊跟白線斑蚊的快樂天堂。
2、學生從標本的觀察,知道斑蚊的特徵為腳上有黑白相間的班蚊,並能完成學習單上的畫圖題。
3、從積水容器的辨識和小遊戲知道病媒蚊容易藏身何處,並確實進行「巡、倒、清、刷」的動作,以避免病媒蚊孵化。
4、能檢視校園間有哪些可能藏有病媒蚊的死角,並協助清理各種容器。

實施心得:

針對臺南易流行登革熱的環境,設計了這次的課程。配合科工館內豐富的館藏、介紹及互動遊戲,讓學生了解登革熱的相關資訊及防治要點。在課程中,學生都能用心聽講、觀察並吸收;且因為有實體標本及小遊戲,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學習者心得:

1、沈○○:我覺得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的卵生命力很強,因為只需要一些水就能生活。
2、張○○:我覺得登革熱好可怕,因為被叮到可能會喪命,所以我會好好檢查有沒有孳生源,並且把它清掉,以免孳生病媒蚊。
3、劉○○:我覺得可以清除有登革熱的孑孓,例如:把積水容器倒掉。
4、蔡○○:我覺得登革熱很可怕,因為它會讓人死亡。
5、陳○○:我覺得埃及班蚊的卵生命力很強,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打掃環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善用科工館豐富之社會資源以更有系統的帶領學生認識登革熱為什麼好發於熱帶地區,再從根本著手,學習清除孳生源,是很完整的教學活動,相信能使學童印象深刻,並因應在地環境展現防疫行動!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8-06-1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