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72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4
4
3
3

台江人文講座:曾文溪流域變化和香境的關係

發表日期:2023-11-06
發表人:Chen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高級中等學校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U27 關心居住地區,因保護所帶來的發展限制及權益受損,探討如何補償
  • 策劃/執行人:汪雪憬老師
  • 動機: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9.22
  • 參與人數:80

目標:

1.了解環境與人的關係,強化教師設計環境議題教案的能力
2.了解在地環境變遷與歷史文化關係,深化探究在地議題的能力,增進師生對在地議題的敏銳度
3.增進學生對在地傳統陣頭文化的理解和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活動方式及時程:
日期:2023年9月22日
時間:14:10 - 16:00
地點:臺南市立土城高中國際會議廳
授課教師: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 吳O昇副教授
活動內容:
1.了解曾文溪流域的環境變化,包括地理特徵、水資源、生態系統等。
2.探討曾文溪流域的歷史文化,特別是與陣頭文化和香境的關聯。
3.分析在地環境變遷對當地文化傳承的影響,強調文化保存的必要性。

成果描述:

1.學生對曾文溪流域的環境和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懂得尊重和保護這片土地。
2.學生能夠培養探究在地議題的能力,增加對在地議題的敏感度,並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文化保存的活動,為我們的社區做出貢獻。
3.學生將學習到在地傳統陣頭文化的價值,並意識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珍惜這些傳統文化,並希望能夠傳承下去。
4.教師和學生將能夠應用這些知識和觀念,促進環境教育和文化保育的實踐。

實施心得:

這次講座對師生來說,無疑是一場知識的盛宴。吳教授的授課內容實在是知識量爆炸,從台江海岸線的變化,到曾文溪屢次的改道,再到曾文溪流域的信仰和陣頭文化,一次完整的了解讓我們獲益匪淺。對於我們未來設計環境教案有著極大的幫助,我們將能夠將這些寶貴的知識融入我們的課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環境議題。

更重要的是,這次的研習讓我們更加重視在地議題的教育。我們教師需要致力於培養學生對在地議題的敏感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文化保存的活動。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價值觀念的灌輸,讓學生意識到他們的參與對社區和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

吳教授的授課方式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專業和生動的授課方式使我們充滿興趣,學習不再是枯燥的知識傳授,而是一場啟發思考的冒險。我們計劃將他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我們的課程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後,這次講座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在地傳統文化的價值。我們要積極推動學生參與文化保存的活動,以保護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學生們對在地文化頗有共鳴,這樣的情感連結將有助於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和珍惜這一豐富的文化遺產。

學習者心得:

S1:講座心得:聽完了講座又學了一課,雖然不是在地的土城人,但來這裡也一年多了,是該好好的認識這片土地,今天才知道曾文溪的溪南地區,其實也有到南區這邊的鹽埕,講師一開始就提到了,無論是書本或是老師,當我們覺得不對就要有懷“疑”跟“問”題,並找到解答,如果找不到就放在心裡,得到了很多講師做研究的技巧,訪談要如何做,如何運用,怎麼找資料,其中感興趣的是陣頭,國小跟參加了鼓隊,很常到學校旁的廟宇演出,也曾跟其他學校合作演出,印象很深刻的是,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大光國小跟大成國中的藝陣演出,表演内容穿插了流行歌曲,結合了傳統跟現代風格,長達20分鐘的表演,有國樂、跳鼓陣、八家將、官將首、武術,旗陣等等,令人目不轉睛,是一場非常好看的表演,可惜的是升上國中就沒有藝陣的社團了,雖然無法參加但依然很欣賞傳統藝術,也思考了這些文化該如何保存與推廣,或是有創新的演出結合現在的風格,信仰是很神聖的,應該要重視與尊敬!

S2:在9/22下午聽完吳教授的演講開頭時教授就說他也是在地人,所以對這一片土地有做許多的研究,在台江這一帶,因為有「青瞑蛇」之稱的曾文溪從很久之前就有改道的現象,所以在改道之後原先為陸地的道路被淹蓋,進而導致香境的路線改變,而河水氾濫造成了一些的瘟疫,當地居民就以信仰的力量來祈求保佑,使災害、氾濫次數少,後成為當地的信仰,而在今日也有具代表性的活動「扛茨走溪流」,這也反映出當時人民的生活,教授最後也有提到訪問的題材取捨使我受益良多。

S3:聽完這次的講座才發現小時候常常去看的廟會和久久一次的土城香原來有這些典故 以前只有聽過蜈蚣陣的由來是因為「青暝蛇」在鄰近地區 為了壓制這個「青瞑蛇」所以有了這個陣頭 聽完這個講座之後 學到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增添了許多在地文化的知識;以上是這次聽完講座的心得。

S4:在一上的時候就有聽過「香境」是什麼意思,不過一開始並沒有去查,直到這次的講座才真正的了解這個詞。因為這不是我們家的宗教信仰,所以一開始完全不知道這些事,這次學到的一個詞叫「避勝物」這個詞是真的完全沒有聽過,可能只知道那顆樹是擋災用的,但並不知道有這個名詞。這次的講座也讓我感受到他對家鄉文化的熱忱,雖然我不是士城人,但我覺得他對這個文化的重視與研究很另我佩服。教授還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對家鄉文化研究和了解沒什麼興趣,那還有誰會有興趣呢?」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我也覺得很有道理,對自己家的文化不熟悉,那還有誰會熟悉呢?聽完了這個講座給我的啓發是: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觀察周遭的事物,更了解家鄉的文化比什麼都重要,因為只有我們了解才有辦法傳播和傳承。

S5:聽完吳教授的講座,發現其實教授對於曾文溪河流流域變化以及香境的分佈是有去做分析,然後發現有一定的關聯性,至於是什麼樣的關聯性教授都用ppt很完整的表現出來了,像是廟宇都是和曾文溪是有關聯的,因早期溪流氾濫人民就想借用神明的力量去減少氾濫的次數或是降低它的嚴重性,因此就會蓋出屬於他們早期人民原鄉信仰的一間廟,這也是當地的文化特色,還有一間廟是為12位勇士蓋的,因此叫做12勇士廟,會有此廟也是和曾文溪有關聯,因為有兩區域的人民為了爭奪溪流旁可耕種的土地而打了起來,而造成12位犧牲,因而蓋了這間廟感謝他們英勇的犧牲,吳教授都有提到,都是非常的完整,也謝謝吳教授帶我們一起回朔曾文溪這一帶的歷史。

S6:因為我本身在這場講座之前,就有進行土城白鶴陣的探究,因此聽到稍微艱澀點的内容時,會比較敏銳、知道講師想表達的意思,而且我發現講師講的内容很仔細,有放上很多我自己找好幾個禮拜都找不到的資料,這讓我感到相見恨晚,怎麼沒有早一點聽到這場講座。整場講座中,講師特別強調他在研究過程會一直「存疑」,直到探討並找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論點,而且他說要慎選口訪對象,因為有的口訪對象會誇大事實、跳脫原先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在口述歷史和文字資料中做取捨,避免用一些有爭議的内容,但如果是在地人的真心話,則可以把它放在引註資料中。講師提供了許多探究的方法給我們,不過最讓我敬佩的不是他的方法,而是他的熱情,對於傳承家鄉傳統文化的那種熱血澎湃,怪不得他可以滔滔不絕講個沒完,沒有他那種使命感是沒有辦法把「傳承」這件事做到好的,這我可以深深體會,當初在做土城白鶴陣這個專題時也是磕磕碰碰,遇到了找不到可用資料、不知道資料是否可信、該怎連結所找資料等等的問題,途中會有想放棄不想做的時候,但心中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要把這村莊引以為多年的傳統發揚光大,或許這就是講師提及的身為在地人的使命感。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完整的教學課程,畢竟許多學生還處於吸收知識的階段,對這方面的環境知識稍有陌生, 藉由老師的宣導讓許多學生瞭解,未來就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態度,甚至進一步影響行為。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11-0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