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9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2
2
3
2

從科任角度進行防震防災教育

發表日期:2024-01-19
發表人:阿昌

防災教育
  • 環境議題:防災教育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辜憶昌
  • 動機: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11/27~113/1/18
  • 參與人數:48

目標:

1、認識地震發生時可能帶來的災難
2、了解地震發生時,如何在科任教室進行避難與疏散。
3、知道住家附近較安全的避難地點,並製作避難地圖。
4、回家後與家人分享並約定集合地點。
5、了解如何準備避難包

進行方式:

1、透過課本與補充影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地震的相關知識及可能帶來的災害。
2、模擬學校的防震防災演練,在科任教室進行避難與疏散等動作。
3、將班級帶至電腦教室,學生利用google map查詢住家附近的空曠地點(例如公園、廣場、露天停車場等),做為災難發生後的緊急避難地點。
4、將查詢的避難地點複製貼在學習單上,標註住家與避難地點,同時畫出疏散路線。
5、回家後與家人分享並共同約定避難地點,當災難發生後或緊急逃生與家人失散時,可在此避難地點集合。
6、看完緊急避難包影片,回家與家人討論如何準備緊急避難包,並記錄在學習單上。

成果描述:

1、執行成果如下:
 A.透過影片教學,學生知道地震所帶來的災害是相當嚴重的。
 B.因為學校每學期都有防震防災演練,學生「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已經相當熟悉,主要的目的是在讓學生熟悉從科任教室疏散到操場的路線。
 C.透過google map製作避難地圖的成效是100%。
 D.與家人分享並約定避難地點的成果是81%。
 E.避難包的準備成果是17%。

2、學校每學期都會進行防震防災演練,但是演練的活動規劃往往是以「班級教室」為主,但是地震來臨時不可預測,因此利用本學期期末空白課程讓學生熟悉在「科任教室」的避難與疏散。

3、在地震教學的補充影片中看到學生可以到消防署或各縣市消防局查詢相關避難地圖,可是線上查詢結果是空缺的,於是想到利用google map來自製避難地圖,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學到以下能力:
 A.基本電腦操作
 B.認識住家附近的環境
 C.規劃避難疏散的路線
 D.與人分享成果

實施心得:

1、曾經看過一篇報導,衝出火場的父親一時找不到孩子,又衝入火場而喪命,沒想到孩子早從另一側逃生,結局令人遺憾。如果這家人平時有約定好緊急避難的集合地點,相信就不會發生這件憾事。因此五年級「燃燒」的單元教學時,就有跟學生提到火場逃生後與家人的集合地點,希望孩子回家後跟家人約定。因此六年級進行地震教學時,希望結合防震與防災來落實每個學生家庭的緊急避難地圖。

2、班級的防震演練有老師陪同疏散,但是科任老師在疏散時有任務無法陪同學生疏散到操場,因此班級必須事先熟悉路線,由班長帶領至操場跟老師會合,這是班級教室疏散跟科任教室疏散的差異。

3.活動前調查學生家裡是否有避難包,只有1個學生家裡有準備,因此希望透過補充影片與教學,讓學生回家願意跟家人討論並準備。很可惜在本次活動中成效不好,完成準備率不到2成,甚至要蒐集照片都很困難,未來在這部分的設計上或許不要用學習單的方式,改用實物準備的方式,讓學生將避難包帶來學校或許效果會比較好。

4、透過這次的活動,我發現家庭防震防災的觀念是很薄弱的,希望學生透過學校防震防災的學習,回家後與家人分享,進而影響家人防震防災的觀念,提供全家人更進一步的安全保障。

學習者心得:

1、我跟家人一起討論避難地圖,因為要避免在地震的時候走散,也可以避免大家緊張,我們還一起練習,讓大家熟悉路線。

2、我覺得避難包裡要裝一些水和餅乾,爸爸說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他把包包帶出去,讓他三小時不會餓,聽完爸爸的故事,我才知道避難包的重要性。

3、我和家人一起討論避難路線,這樣就可以在逃生中不會和家人走散,也不會恐慌,比較安全。我的家人之前有遇過921大地震,幸好有準備避難包。

4、自然課老師帶我們去電腦教室製作避難地圖,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事,如果沒有預先準備,災難發生時,可能會發生危險。我學到了災難發生前應先做好準備;災難發生時應保持冷靜,這些都攸關著「生」與「死」。

5、在平常的時候,預防災難是最重要的事,像是準備緊急避難包,或是避難地圖,和家人一起作防災演練-在地震的時候,可以從容不迫不用害怕。

6、我的爸媽說我選的位置很好,地方大又空曠,下樓就可以到達,也不會發生問題。

7、在準備避難包的時候,發現避難包不要準備太大,不然容易背不起來。在分享避難地圖的時候,家人也很認真聽,家人說如果公園找不到,也可以去校門口集合。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透過實際演練相信學童已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面對層出不窮的環境變遷, 相信更具有因應能力。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1-2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