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領域教育大漢溪環境踏查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J31 認識大自然的淨化能力及環境承載。理解人類良好生活環境的權利,維護環境權。
- 策劃/執行人:王曹晏婷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年4月11日13:00-17:00
- 參與人數:9
目標:
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3.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4.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的重要。
5.為深化環境保育觀念,透過實察、講師口述及問答等多元研習方式,提昇教師對鹿角溪溼地環境及大漢溪自然生態的認知與覺察,充實教師教學內涵。
6.因應並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海洋教育及環境教育等重大議題之綱要內涵,藉此研習俾教師將該課程融入教學活動中。
7.本校位於台北地區,應瞭解周遭環境之地形與位置,故社會教師社群利用此次戶外研習,共同備課,增進對環境鄉土教材準備之能力。
進行方式:
戶外踏查
研習行程:
時間、日期 內容 地點
12:30-13:15 集合、出發 新北市立三重高中
13:15-14:15 大漢溪流域水文實察 大漢溪流域
14:15~15:30 鹿角溪溼地觀察 鹿角溪溼地
15:30-17:00 鶯歌石環境與導覽 鶯歌石步道
17:00 賦歸
成果描述:
增進領域教師對社區環境之認識,並且藉由濕地踏查、鶯歌地區地形實察,更加培養相關土地關懷、環境保育之概念
實施心得:
在籌辦過程中,踏查講師分別前往各景點進行五次以上探勘,並將相關路線、注意安全事項皆先行構想,再帶領領域教師前往踏查。希望增進領域教師對於社區環境之認識與情懷,另外能將所學帶回給學生,產生更大效益。
學習者心得: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