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00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1
2
1
2

探訪校園植物

發表日期:2023-12-16
發表人:雅萍

認識校園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朱雅萍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112年3月
  • 參與人數:28

目標:

1.認識植物的名稱於閩南語的唸法。
2.透過探索校園植物,培養學生對植物世界的好奇心。
3.透過觀察花草的外觀、聞花草的氣味,提升學生的觀察力,並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親近感。
4.透過實地的探訪花草樹木,教導學生保護和愛護植物的方式,促進環境教育觀念的建立。

進行方式:

1.搭配閩南語和生活課程,先在教室內介紹一些常見的花草樹木名稱及閩南語的唸法。
2.請學生帶著生活習作和老師一同到校園裡找尋校園裡的植物。
3.在榕樹下,用手輕輕摸榕樹的表皮,觀察榕樹的外型。
4.到校園中庭尋找花草,將外觀畫下來。
5.到校園中庭尋找花草,用手在花草面前輕輕搧動,聞花草的味道。
6.師生一起討論如何保護和愛護美麗的校園植物。

成果描述:

1.利用閩南語課和生活課的結合,從語言出發讓學生先認識基本的花草樹木名稱,再到校園實地探索,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校園植物的距離。
2.利用觸覺、視覺和嗅覺來認識校園裡的花草樹木,除了學生的觀察力提升,對校園植物也產生好奇心與認同感。
3.產生認同感之後,學生表示以後遊戲時不會進入草皮遊戲,以免不小心踩壞了小花。

實施心得:

二年級的學生還在感官發展的階段,因此若只是講述教學,他們無法充分的發揮形式運思功能來產生認同感。因此除了介紹花草樹木的名稱外,也要帶著他們走出教室實地去接近這些花草樹木,並從中教育愛護美麗的校園植物的情感。學生們的反饋都非常的激動,紛紛表示以後下課遊戲時,會小心一點,不會進入草皮裡免得不小心踩到小花小草。

學習者心得:

1.原來在學校裡我們常常玩的地方開滿了美麗的花,我們以前只顧著玩都沒有發現。
2.我以後會愛護校園裡的小花。學校的小朋友這麼多,它們在這裡長大不容易,我以前都會去摘它來玩,老師說這樣子它們就會死掉,可能無法繁衍下一代,這樣校園裡的花就會越來越少。這樣以後就沒有美麗的花草可以欣賞,學校會變醜。我以後不會再去摘花了。
3.學務處前面的草皮周圍有一些小小可愛的小花,我以後不會再跑進草皮裡玩,這樣草皮會被我們踩死,而且周圍的小花也會被我們踩到。

補充:

校園裡的花草近幾年越來越少,有部分是因為學生破壞,因此從實地探訪中,提升學生對這些植物的認同感,也在無形中學習到愛護植物的方法與情感。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教學課程讓許多學生吸收知識並能付諸解決,對這方面的環境知識素養,藉由老師的教學讓許多學生瞭解,未來就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態度,甚至進一步影響行為。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12-27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