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87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2
3
2

土地的恩賜

發表日期:2018-06-20
發表人:小成滷肉飯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劉育成
  • 動機: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107.3.1-107.5.19
  • 參與人數:5

目標:

在長時間體驗「班級農作物」的種植與收成歷程中,讓學生(一)明白茼蒿、番薯的生長方式(二)透過照顧農作物,學會感恩、不浪費每一樣食物的心(三)明白受汙染的土地產出受汙染的農作物,體認環境養護的重要。

進行方式:

(1)選定「班級農作物」,種植於校園的班級農圃。
(2)安排「班級小農夫」利用第二節大下課跑完步與下午第六節下課掃完地的時間進行澆水、除草、觀察農作物的生長等...工作。
(3)在學生進行農圃養護工作時,邀請學校社區在地農夫,實地講解農作物生長的特性,並進行環境養護教育。
(4)將辛苦栽種的農作物收成,並帶回家食用。

成果描述:

在種植的過程中,學生眼中時常閃過憐愛的光芒,而除草時的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就傷害到主要植物的認真表情,更是讓老師看的眼裡,溫暖在心裡。茼蒿和番薯是學生常食用的農作物,但卻很少親眼見過它們生長的姿態,這次的體驗學習,除了讓學生了解農作物栽種的辛勞,也體會大地之母孕育萬物的神奇力量,進一步明白愛護環境,使其不受汙染的重要。

實施心得:

食農教育對於現在的台灣是有必要施行的,但由於種植、觀察農作物不適短時間可期,需要額外撥出時間進行體驗課程。而這額外的時間往往會受到學校正式課程與活動的影響,可能得做必要性的調整。
實施的過程中,也有可能面臨學生興趣減少的問題,導致於觀察流於膚淺、表面之事。但在收成時,學生是開心、興奮的,這就像農夫長時間等待農作物的生成一般,在等待的過程中也是無聊的、日復一日的,而學生也體會到這件事。

學習者心得:

(1)想不到沒有灑農藥的茼蒿,沒有細心照顧,很容易就被蟲吃了,看來這植物很健康,因為蟲好愛吃。
(2)原來番薯在地下是一整串的,好難挖阿,農夫真是辛苦,但是我挖了好幾顆,很開心。
(3)我們要愛護土地資源,不要隨便汙染,這樣才有健康又好吃的農作物。
(4)媽媽說我帶回家的茼蒿很漂亮,我說我沒有灑農藥,媽媽給了我一個讚!
(5)感謝蘇先生來講解茼蒿的知識,原來我吃火鍋常吃的茼蒿,是這樣的,也謝謝農夫為我們種植健康的蔬果。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同時,也是一種讓學生接觸自然、親近土地的環境教育,期待學生能從實作、共耕、共食等學習,增加自身對食物的感知、情感記憶,而不是單純記誦食材從何而來等靜態知識。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8-06-20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