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環保行動車宣導活動
- 環境議題:節能減碳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2 培養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 策劃/執行人:學務處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417-1120421
- 參與人數:1436
目標:
1.宣導節能減碳、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2.了解如何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打造綠色生活。
3.透過實際參與及闖關體驗,讓學生對環保議題有深刻認識。
進行方式:
1.「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是由2個二手大貨櫃組成,分為2個行動展館,分別是「淨零未來館」和「淨零綠生活館」,宣導愛護地球、延續物命的精神,內部電力設備使用太陽能發電,搭配智慧降溫噴霧器,無空調也能感受涼意,充分實踐節能減碳的理念。
2.利用多媒體互動遊戲,讓師生體驗了解全球暖化危機和淨零排碳的重要性。
3.隨著持續五天全校各班加上社區環保志工隊的環保教育車活動結束,慈濟環保教育車繼續出發駐點其他校園,宣導孩子節能減碳、愛護地球的理念。
成果描述:
1.透過互動式學習方法如闖關遊戲,讓環保教育更生動有趣,環保觀念也更清晰。
2.「踩腳踏車遊戲」中了解電力的產生不容易,進而懂得節約用電、用水,且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3.「一筷省水」利用輔助道具從平常的洗手切入,一個像筷子粗細的水量,另一個是平常習慣把水龍頭開到很大的水量,讓孩子觀察兩邊水流量的差異,洗手用一根筷子的出水量,和用一般開水龍頭的大流量,前者只需460CC,就能洗手洗乾淨,用平常的大水流量洗手1500CC,所以明顯兩種差距量1000CC,讓孩子有實際數字的概念。洗一次手節省1公升的水,長年累積下來就很可觀。
4.「鯨魚的眼淚」讓孩子看到從鯨魚的肚子裡,拉出來許多海洋垃圾,觸動孩子憐憫心,有感受不能亂丟垃圾,要愛護環境,也要愛護地球,才能保護海洋生物。
實施心得:
1.環保教育車的議題和生活非常貼近,相信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讓他們從日常生活了解環保的重要,實踐環保議題。
2.「鯨魚的眼淚」海洋環保議題,大家都是從新聞中看到海龜因為吃了吸管、塑膠袋而窒息或生病死亡的案例,再透過這一站體驗,相信學生應該印象更深刻。
3.環保教育車在學校環保教學上,相較於授課和看影片,能提供更深刻的學習體驗。
4.地球暖化的問題大家一直都在關注,不管食衣住行都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污染環境的空氣,這個宣導活動相信學生獲益會更多。
學習者心得:
1.自備環保碗、筷、環保袋。
2.不亂丟垃圾,要做好分類資源回收,還要節約用水用電。
3.洗菜的水能利用來澆花、沖馬桶。
4.「一筷省水」洗手不要洗太久,水量也不要太大,才不會浪費水資源,用一根筷子的水量來洗手就能手洗得很乾淨。
5.從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少用3C產品、少看電視、隨手關燈等。
補充:
感謝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進駐校園為期一週,為校內60個班和幼兒園4個班加上社區環保志工,帶來用心的學習環境和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