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小樹苗,許美好未來
- 環境議題:全球氣候變遷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5 覺知人類行為是導致氣候變遷的原因
- 策劃/執行人:羅艾梅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9月-12月
- 參與人數:29
目標:
1.讓學生了解氣候變遷是什麼。
2.讓學生了解造成氣侯變遷的原因。
3.讓學生了解氣候變遷會帶來的影響。
4.讓學生了解防止氣侯變遷帶來嚴重災害的唯一方法。
5.讓學生了解面對氣候變遷可以如何減碳。
6.讓學生利用吃完水果的種子或親近大自然時撿拾自然落下的果實,並且善用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空瓶罐,種出小樹苗,響應多種樹、少砍樹的觀念。
7.讓學生自己訂出可行的氣候行動減碳計畫,並回家和家人一起付諸實行。
進行方式:
1.以動畫「我的家不見了 」引起動機,探討為什麼他們的家都不見了,讓孩子思考天氣的變化對你我可能造成的威脅。
2.讓孩子聆聽「 聽說環境-氣候有聲書」,討論以下幾個問題,完成學習單。
(1)氣候變遷是什麼?
(2)什麼造成氣候變遷?
(3)氣候變遷會帶來什麼影響?
(4)防止氣候變遷的唯一方法?
(5)氣候變遷影響這麼大,生活中可以怎麼做達到減碳?
3.大家一起來種出小樹苗:利用吃完水果的種子或社區、公園、學校大自然落下的種子,並利用回收的瓶罐,種出不同的小樹苗。
4.訂定生活中可行的氣候行動實踐減碳計畫,並身體力行於日常生活中。
成果描述:
1.學生透過「我的家不見了」的動畫了解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是全面的,你我都不可置身世外。
2.透過聽「聽說環境-氣候有聲書」討論,完成學習單,讓孩子了解氣候變遷是什麼,了解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氣候變遷對你我造成的影響,及防止氣候變遷的方法。
3.每位學生收集生活中吃剩水果的種子或校園內掉落不用的種子,種在可循環再利用的容器裡,體驗人人皆可種樹的樂趣,並寫下自己種出小樹苗的感想。
4.訂定生活中可行的氣候行動實踐減碳計畫,並實施一星期做記錄,並寫下實作的心得。
實施心得:
1.在設計課程時一直想如何用淺而易懂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氣侯變遷的問題,產生深刻的危機感,並願意主動積極實踐低碳、綠色、永續發展的概念。所以從動畫「我的家不見了 」開始這個課程,發現學生能完整述說故事裡哪些角色家不見的原因,再引出氣侯變遷的問題。所以接下來讓孩子聆聽「聽說環境-氣候有聲書」,再更深入討論氣侯變遷的起因、影響、解決方法。原本擔心學生無法專注,沒想到學生都能摘要關鍵的重點,並踴躍發表。
2.在班上設計種小樹苗活動時,有些問題要克服,如塑膠容器不易穿洞,且容器底部盛水器皿也需要解決,所以課程設計底部不穿洞,但澆水量要適度拿捏。此外尚有不確定性的問題要擔憂,如學生從九月開始種植,會不會到十二月還沒發芽呢?不種紅豆、綠豆,要種哪一種小樹苗,成功率比較高,比較快發芽呢?學生會不會澆太多水導致種子爛掉?一切都是未知數,不過,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於是,我們就開啟這個全新的種小樹苗旅程。
3.種小樹苗的過程有的時候不是很順利,有的孩子種蘋果、楊桃好不容易發芽,過一陣子種苗卻突然垂下頭,沒幾天就凋謝。也有人剛開始很順利還爆盆,但在移植過程不慎把根折到,移植後植物狀態每況愈下。最困擾的是「蟲蟲危機」,泥土裡飛出的好多小蟲,查網路了解,才發現一味給植物澆水也不行,得觀察留意土壤的狀態,土壤稍微變乾再澆水,土壤還很濕潤如果繼續澆水,反而種子或苗的根會腐爛,也會變成蟲蟲產卵的溫床。此外,釋迦、柚子、水梨、蓮霧的種子遲遲不發芽,不知道是時候未到,還是種子已經不行了?在種植的過程,孩子們感受到要種出一棵小樹苗真的很不簡單,得要付出很多的心力!
3.現在每天到校小朋友都會先去關心窗台的植物。總會聽到小朋友興奮的說發芽了,的確,從等待到終於看到一株小樹苗從土裡冒出頭來,是大大的驚喜,然後每天看它們一天天長大,過程好療癒,還有一份成就感。其他師生經過也會好奇看看我們種什麼?看到小朋友們種出龍眼苗、檸檬苗、橘子苗、酪梨苗、榴槤苗..... 等各種水果苗,還有校園植物蒲葵,都讓大家覺得好奇,還不斷誇讚「好厲害!」
4.看到教室突然被小小樹苗包圍,變成一座小小森林,感受到眾人一起行動,就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
5.等待發芽的過程是漫長的,一株小小樹苗要過多久才能長成一棵大樹?一棵大樹得來不易,要更珍惜生活中看似理所當然的存在。
6.實施一星期的減碳行動,很多學生坦言很不習慣、有點困難,但老師提醒學生「不難,只是習慣問題。」如果大家都嫌麻煩、不方便而不願意調整,那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問題只會更嚴重,節能減碳勢在必行!
7.希望孩子透過這個課程的活動能知行合一,在生活中付諸實行,更希望能宣導給身邊所有親朋好友。
8.上完這一系列的課程,這學期的園遊會,為了響應環保,我們鼓勵大家自備可再利用的餐具進行消費,所以自備環保餐具有優惠。這樣不但能生活中具體實踐出來,還能把環保的觀念推廣給全校師生家長,感覺很踏實又有意義。
9.園遊會活動中,環保志工到校進行宣導回收再利用、減少塑膠製品危害海洋生物。看到他們的努力,讓我們知道,要讓地球更美好,需要有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一起為地球努力。
10.連結國語第十課~十二課,主題是環保議題的課程:是有關於保護海洋的行動,讓學生更熟悉也更了解環保的重要性,所以學生上完課,完成一篇作文,也紛紛寫到要從生活的減塑行動開始,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11.目前,學習成績單、各項通知單,都使用各種通訊軟體通知家長,可以減少非常多紙張的使用。班上不要的紙背面也都會給學生、老師再利用,不造成紙張的浪費。學生離開教室上科任課,會主動幫忙關掉用不到的燈,並把大屏關掉……。我想減碳行動就是從生活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行動,一點一滴的累積。還有現在,洗澡水和除濕機的水,我會用桶子裝起來再利用來沖馬桶、拖地……。只要有心,我發現生活中有很多資源都可以「永續再利用」喔!
學習者心得:
(一) [實施一星期減碳行動的心得]
黃同學:經過一星期的減碳行動後,我覺得愛護地球是一件很好的事,我以後會做好資源回收,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
李同學:我以前都使用一次性物品,突然不能使用有點不習慣,之後就習慣了。
蔡同學:我每天都要帶環保餐具和環保購物袋,避免全球暖化,並為生病的地球負責任。
甘同學:實施減碳行動後,我覺得對我有時不方便,但是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暖化,一舉兩得,很值得!
楊同學:實施一星期的減碳行動後,我覺得很開心,因為可以讓大家知道地球目前的危機,做好資源回收。
鍾同學:我平常在學校、家裡幾乎都有做這些減碳行動的事,所以做起來特別的容易,小小的一個舉動就可以減碳。
賴同學:平常不會做這些事的我,突然要做這些減碳行動還有一點不習慣,有的時候會忘記,但我一直提醒自己,因為做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林同學:
本來不太習慣,但過幾天後就慢慢習慣了,因為回收做好分類、關水和關燈的好習慣都是隨手可以做到的,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學生,但也可以努力保護地球。
陳同學:
實施一星期的減碳行動後,我發現家中的塑膠袋變少了,感覺垃圾量也少了很多,未來我們要持續的做好減碳的行動。
(二)[種出小樹苗的行動]
鍾同學:種樹可以減少地球過多的二氧化碳,減少極端氣候的發生,所以我們要盡量鼓勵大家多多種樹。
楊同學:從這學期種樹行動中, 讓我深刻體會到種樹的樂趣和重要性,因為樹可以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對地球很有幫助。
甘同學:種小樹苗行動彷彿養育一個小生命,茁壯會為它感到喜悅;枯萎會為它感到難過,想讓它發芽、長高,就必須細心呵護。
蔡同學:種樹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避免全球暖化,讓我們能吸收到新鮮的空氣,減少空氣污染。
李同學:種樹需要有耐心,種下種子到結果需要很久時間,在這段時間需要為植物澆水、施肥。
黃同學:樹木是地球之肺,還可以調節氣候,對地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多種樹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賴同學:多種樹可以吸收很多二氧化碳,所以我們要呼籲大家多種樹,少砍伐樹木,少開發森林,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林同學:在地球上,樹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吸走很多不好的髒空氣,也吐出很多乾淨的空氣,但人類卻不停的開發森林,所以不能再開發森林了,而且要多種樹來保護地球。
詹同學:自從開始把種子種下去時,我們都很緊張,心想:我們的種子會不會成功發芽?現在我們的小樹苗都發芽了,大家都很開心!
熊同學:我們在教室窗臺種了小樹苗後,讓教室變得更美麗,讓空氣變得更清新,也讓上課心情變快樂了。
陳同學:我們覺得這學期的種小樹苗很棒,可以美化環境,讓校園裡有更多綠色的植物可供學生在下課觀察欣賞。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