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43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2
1
3
0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發表日期:2023-10-01
發表人:環教業務

海岸海洋海島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張紘軒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9/07
  • 參與人數:50

目標:

1.引領學生種下愛海、親海、知海的種子。
2.透過淨灘了解塑膠製品在海中有多少,並讓學生反思是否應該從日常生活源頭垃圾減量做起。
3.透過淨灘並做垃圾分類,了解資源如何回收再利用。
4.了解塑膠如何造成氣候變遷,而我們應當如何因應行動。

進行方式:

一、走路至小八代灣(9:10-9:20) 
二、蘭嶼國小校長向小朋友介紹小八代灣綠蠵
龜生態(09:20-09:40) 
三、小朋友親眼目睹潛水員帶海洋垃圾上岸 
四、小朋友與潛水員互動問答(10:30-10:50) 
五、輔導員協助小朋友開始垃圾分類 
(10:50-11:30)

成果描述:

1.當天清理垃圾量大約200公斤,其中塑膠垃圾佔垃圾總比大約80%,學生學習到當日常生活的垃圾漂至海中便會形成可觀的數量,呼應主題: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相反的學生也認識到如果每個人都少喝一瓶,這些垃圾就會少很多。
2.小朋友了解為了製造出這麼多的塑膠製品,必須使用很多石化燃料,然而這正是造成島上氣候越來越極端異常的原因,強降雨、高溫、日夜溫差大、生態改變、海水不能夠調節氣溫造成夏熱冬冷。
3.學生了解塑膠製品因為不易分解,因此必須加入易分解元素,並於使用後再次回收。
4.學生具體提出如果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不只減塑,更應該進行節約能源。

實施心得:

離島地區學生大多數生活經驗與海息息相關,也因為是在海的環抱之中,因此對於氣候變化甚為敏感。當教師提起本學期的服務學習與淨灘做結合時,學生對此都感到很興奮,淨灘是一項對於部落環境最直接友善維護的方式,大海的瑰寶是贈與全體雅美族人的資產,為部落環境盡一份心力是每個雅美族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讓學生學習自己的環境自己守護,自己的垃圾自己減量。
在淨灘的同時也以瑞典氣候少女格蕾塔·童貝里罷課為例,引導學生應具有具體行動,而非面對龐大的氣候議題空有口號而無實際行動。

學習者心得:

感謝老師安排這次的學習活動,讓我們了解到原來海岸線是充滿了這麼多對於環境不友善的垃圾,對於綠蠵龜來說,這些垃圾已經佔領牠的家園,因此牠有可能要被迫遷徙,甚至可能會誤當食物吃下導致無法消化而死亡。此外,龐大的垃圾會隨著海流而形成一座巨大的垃圾島,這對海洋民族來說非常危險,部落的文化要出海捕魚,但是環境被污染會導致我們的漁場消逝殆盡,而且,因為海面覆蓋垃圾,會使浮游生物獲取不到氧氣而死亡,一旦海中生物死亡,很可能到頭來會造成生物鏈最頂層的人類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我們必須立刻採取行動!

補充:

本活動主題分校外教學、台東縣環保局宣導兩部分進行,環保局宣導主題為:減塑行動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本主題提報可參考SDGS氣候行動之內容或修正為一般提報後再送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10-06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學校位於台灣東部島嶼四周環海,生活就是被海圍繞是海的子民,學校能將淨灘結合服務學習,由校長帶領同學認識海龜生態,潛水員帶海洋垃圾及透過淨灘行動來認識海洋殺手-海廢,讓學生學會重視並為維護家鄉生態碧海藍天之美而努力,很棒的服務學習行動。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10-1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