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90
葉片數:6
澆水器:0
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3
3
3
3
3

綠色素材-香蕉絲手作魚

發表日期:2018-05-16
發表人:小賴老師

綠色生活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五年級導師群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8/4/25
  • 參與人數:45

目標:

1.認識花蓮新社部落葛瑪蘭族的遷移史
2.認識葛瑪蘭族傳統手工藝-香蕉絲的運用
3.學習芭蕉絲的材料應用-編織魚形
4.體認綠色素材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性

進行方式:

1.學生進入部落/社區,由部落老師講解噶瑪蘭族由宜蘭遷移到花蓮的事蹟
2.部落老師說明香蕉絲與噶瑪蘭族的緊密關係與意義
3.學生觀賞紀錄片,欣賞並理解香蕉絲的製作流程與工藝美學
4.師生一起手作編織魚形作品
5.導師帶領學生前往新社海邊,領略大海之美,並說明族人運用香蕉絲這類綠色素材,是一種與環境/海洋共生的智慧。

成果描述:

1.位於花蓮山邊的孩子能夠認識位在花蓮海線不常聽聞的新社部落
2.孩子學習到身邊常見的植物-香蕉莖,也能成為製作服飾的纖維材料
3.孩子實際體驗自己編織的樂趣,更親自自然資源

實施心得: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的太昌國小,校內學生甚少有機會造訪沿海一帶的社區。這次有機會經由五年級導師特地安排,帶著孩子經過1.5個小時的車程蒞臨一個經常被錯過的海邊小部落-新社,就是想讓太昌的孩子知道,應該多認識花蓮在地的部落和資源,打開自己的眼界。
孩子剛開始聽到香蕉絲,都以為是撥開香蕉皮,黏在果肉邊上的細絲,導師們也就故意讓孩子帶著這樣的謬誤,展開一場探詢之旅,讓孩子有更深刻的體驗印象。

學習者心得:

柯P:小賴老師在班上介紹我們要去校外教學的時候,我以為會去海洋公園,因為老師說要去海邊,結果竟然是去做什麼香蕉絲,我想:那個是拿來吃的吧?!結果,到了目的地才知道是要把香蕉的樹皮(誤:應該是莖部纖維)剝下來,曬乾然後剝成一絲一絲的,還要煮過,才變成香蕉絲。看起來很麻煩,可是老師說以前沒有這麼方便的時代,噶瑪蘭族的祖先就是用這些香蕉絲做衣服,我覺得他們很厲害,可是,冬天穿這樣,會不會有點太薄了,應該會冷吧!

補充:

部落老師解釋香蕉絲作為早期先民的衣服原料,僅占一部分,其他還有獸皮以及棉麻織品,所以冬天不會只穿薄薄的香蕉絲衣物。加上香蕉絲是天然植物纖維,經常使用很容易磨損,可是不會像現在的塑膠或合成衣料不易分解,對環境保育來說,是最好的成分,如果在編織方式上加強韌度,也許能更符合現代人的應用。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完整的教學課程,畢竟許多學生還處於吸收知識的階段,對這方面的環境知識稍有陌生,藉由老師的宣導讓許多學生瞭解,未來就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態度,甚至進一步影響行為。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8-05-17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