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小白鷺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吳宗勳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年
- 參與人數:20
目標:
一.能知道社區田間常見的小白鷺
二.能夠親自體驗觀察小白鷺
三.知道小白鷺的生態習性
進行方式:
一、帶學生唱台灣歌搖「白鷺鷥」,討論裡面出現的生物。
二、請學生根據歌詞中出現的生物,引導學生發現目前學校社區周遭的水田裡有俗稱白翎鷥的小白鷺。
三、上網搜尋白翎鷥的資料,了解他外型特徵及習性。
四、實際帶著觀察工具望遠鏡到社區林間觀察。
五、學生仔細觀察小白鷺的特徵。
六、學生分享今天體驗心得。
成果描述:
一、透過吟唱台灣歌謠,學生認識生活所在的社區是一個純樸的地方,台語歌謠裡面出現的內容情境,其實就是社區的最佳寫照。
二、學生知道「白鷺鷥」這首歌謠有出現很多生物,並大概知道每種生物的外型特徵。
三、學生根據今天的討論主題上網搜尋小白鷺的資料,並知道這種鳥的相關特徵。
四、學生實際帶著觀察工具望遠鏡到社區林間觀察小白鷺。
五、學生可以比對觀察到的鳥類比找到「小白鷺」的特徵。其他的鳥可能是不同鳥種。
六、學生願意分享今天體驗心得。
實施心得:
對於位於偏遠鄉下的青草國小孩子來說,許多台語歌謠其實都是他們生活的最佳寫照,因此,帶領孩子從歌謠的吟唱,去討論歌謠的情境,進而讓他們認識社區的環境景觀特色,愛護環境從認識自己的社區開始,為什麼會選「小白鷺」當作這次實際體驗的內容呢?其實多學生已經不會講台語,或是會講但是不知道他的意義,剛好「小白鷺」這首歌裡面提到許多生物,這些生物剛也都是在青草社區還偶爾可以看到的物種,背後代表的意義是學區內的土地尚沒有被污染破壞得很嚴重,所以每當淹水的時候,「小白鷺」才會被田裡的魚類吸引過來這裡覓食,讓學生有機會實際觀察小白鷺覓食的樂趣,並真實的看到實際的生物,而不是每次都看影片或照片。
所謂五感教育就是讓孩子利用他的五官實際去感受這個環境,所以透過歌唱、透過說明、透過操作、透過觸摸、透過腦力激盪,孩子將課室所學的內容與實際大自然做連結,這是難得的機會,更是難忘的回憶,當他們從望遠鏡看到小白鷺就活生生出現時,更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真實存在呢!
學習者心得:
王O臻:「這首白鷺鷥的童謠爺爺常常唱給我聽,特別是是爺爺去田裡面的時候,都會唱,我也會唱,但是其實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次課程後,我有比較了解歌詞的意思了,而且我覺得這首歌很有趣,也終於知道裡面出現這麼多不一樣的動物,這些動物都是爺爺的田裡面可以看到的,我才知道白翎鷥有很多種,小白鷺只是其中一種,我們家後面的草叢還可以看到,而且環境不可以被污染太嚴重才可以看到呢!」
郭O麟: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認真觀察小白鷺,第一次從望遠鏡看到這麼大的小白鷺就在我眼前走來走去,我覺得是很難得的經驗,我願意保護我們環境,讓我的下一代也可以有機會體驗。」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