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95
葉片數:10
澆水器:1
推薦提報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5
5
4
4
5

感恩心南勢、榕樹傳情意

發表日期:2022-02-22
發表人:Ray

認識校園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彭成君/蘇國瑞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2021/9/20-9/28
  • 參與人數:800

目標:

1.藉由教師節感恩活動,讓本校學生親近、進一步認識校園的自然植物與環境。
2.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3.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進行方式:

感恩心南勢、榕樹傳情意課程
教學時間:2節課、
1.由輔導室教師結合全校各班級導師,於週二綜合課程進班教學。
2.情意面:
介紹教師節由來,並透過南勢60週年校慶刊物中所蒐集的校園老照片,見證南勢榕樹爺爺,在一甲子的校史中,陪伴學校走過篳路藍縷的創校歷程一直到今日。
3.生活面:
請學生分享過去在校園的生活記憶中,哪些是與榕樹爺爺有關的,並分組討論。
4.學校面:
討論如何愛護學校的樹木、植物,可以舉辦什麼活動讓大家增進對它們的認識,並盡一己之力,達到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目的。
5.環境面:配合影片(齊柏林-看見台灣精選短片)討論樹木與森林資源對於環境的重要性。
6.播放影片中盜採砂石、不當開發造成森林濫墾濫伐而產生土石流、山區落石崩榻的片段,讓學生討論這些現象形成的原因,並思考有無解決方法。
教師提問:
(1) 指著怪手採砂石的照片,詢問學生是否了解盜採砂石的問
題是什麼?對環境造成哪些破壞?
(2) 指著山崩的影片片段,詢問學生覺得這張圖片的重點是什麼?呈現了什麼問題?
(3) 指著山區建築民宿、旅店的照片,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在山上蓋民宿的危害與危險?
(4)詢問學生在影片中看見什麼?
(5)哪個畫面最讓印象深刻?
(6)為什麼是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有哪些畫面或事件讓人感覺哀愁。
7.教師總結一草一木對於環境資源永續、涵養物種與調節大氣的重要性,因此要感謝榕樹爺爺與校園的每棵樹林默默守護我們的辛勞,進而尊重環境、愛護環境。
8.發下一條紅絲帶給每位學生,把對於榕樹爺爺的感恩的話寫下來,由輔導室老師收回整理。
9.輔導處與總務處人員共同將全校師生的感恩紅布條綁在榕樹爺爺的身上,象徵人與環境的緊密連結,唯有珍視、愛護彼此,才能攜手向前。

成果描述:

1.達到95%學生了解環境永續之重要性。
2.100%學生透過課程與活動進行了解校園植物與環境。
3.80%學生因活動的進行而增進愛護環境的情意與行動。
4.菜園小尖兵與環境小志工逐步增加。
5.因紅絲帶的懸掛,讓學生們增進與榕樹的互動,並增加關注程度。
6.連帶引發學生對於校園環境照顧的興趣,加速校園植物名牌的更新與建置。

實施心得:

本次透過教師節活動與愛樹活動的異業結合,點亮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的火花,讓全校師生與校園的環境、脈絡課程實施過程,從齊柏林導演的創作結晶(看見台灣)影片的欣賞與討論中,讓學生們體會自然環境的脆弱性與循環性,並透過榕樹傳情的行動從情意面與行動面來落實人人護環境的正確觀念,進一步體會任何動植物的生命成長的不易,身為人類的我們應該善盡環境責任,共同關懷、愛護周遭事物,

學習者心得:

剛開始以為跟以前的教師節一樣要寫卡片給老師們,沒想到這次是要寫信的榕樹爺爺,覺得很新鮮又有趣,老師也透過這次活動跟我們說明什麼是環境教育,也跟我們解說森林資源跟土水保持的關係,並告訴我們要用行動來愛樹、護樹。

   在班上,老師也會利用社會課和綜合課時告訴我們一些有關於環境永續、人類破壞環境的事,我覺得要是能夠多用再生紙,就不會有更多榕樹爺爺的朋友倒下了。

   我覺得除了榕樹爺爺被大家認識外,想找一些同學一起來作植物名牌,讓學校裡面的樹朋友跟大家更熟悉。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貴校運用校園60週年校慶中的校園老照片-南勢榕樹爺爺來融入社會課、綜合課和環境教育,配合課程設計並讓學生了解盜採砂石的問題、山上蓋民宿可能引發的後果、涵養物種與調節大氣的重要性,加上紅絲帶的懸掛,讓學生們增進與榕樹的互動,不僅能加深小朋友的印象,進而建立其對於周遭生態環境正向的觀念。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3-0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