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42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2
2
2
2

餐桌上的環境保育

發表日期:2024-12-04
發表人:最善良的惡魔

動物保護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閱讀或講故事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愛心志工團故事組/林玟伶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低年級愛心媽媽說故事時間
  • 參與人數:28

目標:

1.透過說故事及影片介紹讓學生認識社區文化及農產品
2.了解相互依存的農民及動植物
3.配合本土教育搭配社區更了解在地文化
4.能因為介紹後,與家庭成員共同實地踏察
5.搭配季節介紹當季產物

進行方式:

以說故事、聊天的方式先引起動機認識菱角,並拿出菱角實物讓學生品嘗。
課間,我會跟小朋友說:我們可以參與的保育(保護)菱角鳥的方式,就是多吃菱角,只有我們多吃菱角,農夫就願意種更多菱角田,讓菱角鳥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居住,可以生小寶寶。之後帶入相關聯的訊息及影片

1. 在2023年時,台灣曾經發生有600天沒有下雨,所以嚴重缺水導致菱角沒有種植菱角,所以水雉就沒有地方可以生水雉寶寶的地方。

2. 水雉媽媽負責生蛋,水雉爸爸負責照顧小孩、保護小孩

3. 水雉的食物:小魚、昆蟲、小螺等動物性食物為主,偶爾會吃植物嫩葉、幼芽、種子。 並選擇菱角、芡實、蓮花等浮水植物生長的埤塘作為繁殖區。

4. 保護小水雉,小朋友也可以幫忙。就是多吃菱角,這樣農民就會多種菱角,菱角田增加了,水雉就有更多地方住。

5. 每年12月的第一個 星期,志工會集合在官田的水雉保育園區,做水雉調查。

成果描述:

透過實物及影片的介紹,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離新營很近的官田,似乎是出遊的好地點,而且12月的季節可以直接到達現場品嘗有關菱角的不同菜色、也可以觀察到水雉的活動,還能參與一下採菱角的樂趣,一次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讓學生很想實地踏察。對於社區的人與動植物的相互依存也有不同的感受。

實施心得:

由於鄰近生活,所以更能貼近,更能參與也更能了解有關我們家鄉的在地文化,因此學生的互動及回饋更是讓人感受熱烈,只是學生言語表達還不夠清楚,下學期將會延續課程更加深入。

學習者心得:

第一次看到原來菱角田是這樣,原來還有不少動植物互相依靠生存,原來水雉這麼可愛很像田裡的小精靈,牠們也像我們一樣有好多有趣的行為。
看到菱角,我也好想是是看菱角做的其他菜或是點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認識居住環境,是最直接也最能在潛移默化中教導愛護環境的觀念,由衷的發出對環境的愛,日後對環境保護議題自然會更加重視,若能在活動內容呈現更多有關教導辦理活動緣由,相信內容會更加完整,且參與的人員一定印象深刻。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12-0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