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變變.改變從我開始
- 環境議題:全球氣候變遷
- 執行方法:閱讀或講故事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5 覺知人類行為是導致氣候變遷的原因
- 策劃/執行人:許涵琇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4.23
- 參與人數:4
目標:
教學目標為:
壹、學生能自主閱讀學習吧教材包內容,覺知氣候變遷的影響與生活環境的關聯。
貳、透過討論與分享,學生能理解社區處近海低窪帶的環境風險與氣候變遷的相關性,進而了解資源永續利用與氣候變遷之正相關,並從自身養成減碳生活習慣。
參、學生能在課程中運用正向溝通技巧,發展友善的互動知能與態度,以健康的情感表達和互動,培養團體合作的素養。
學習目標為:
壹、學生能指出氣候變遷的主要表現是氣溫上升。
貳、學生能說出至少一種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天災種類。
參、學生能舉出生活中至少一種能實施的減碳方案。
進行方式:
學生於課程先自學教師於學習吧建置完成的學習包並預習國語日報112年12月30日國際版文章:史上最熱一年 氣候變遷衝擊全球,並將各段關鍵詞標上顏色。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吧內容閱讀後的感受,接著請學生回想及分享社區或家中淹水情況,然後教師揭示今日主題要討論全球的氣候變遷與我們生活的關聯性後,正式進入本堂課程。
教師放聲思考示範如何用關鍵詞做第一段段落大意,也請學生各自將第一段關鍵詞輸入至padlet。本篇文章共六段,操作方式皆相同,讓學生重複運用閱讀理解策略:「推論」做段落大意。
師生一同回顧padlet上的關鍵詞後,小組討論「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對於新岑社區及我的生活可能有何影響?」教師隨機點選學生分享小組成果,他組提供正向回饋或補充。接著,各組討論生活中可以實踐的「減碳」行為並分享討論結果。本週回家作業:於每日聯絡簿上分享「今日我的減碳小祕訣」。
成果描述:
在課程前與學生討論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環保議題時,學生的概念模糊且不懂關聯性。在教師結構化引導下,能閱讀到報導中的重點:氣候變遷與人類使用石化產品有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加速地球暖化。暖身活動以社區困境開頭,意即讓孩子對於氣候變遷影響自身生活的緊密程度更有感,最後課程作業也以自身活動作結,讓孩子能對於改變環境持正向積極態度,且建立「我也能救地球」的觀念,以盼能有更多一起做環保。
實施心得:
結合本堂課程,校外教學時,導師親身帶著孩子進行不塑旅遊:自備環保餐具、買東西自備購物袋、買零食前先思考對環境的影響、自備環保杯買飲料。孩子對於自己能做的小改變可以救地球,皆抱持正向積極且願意的態度,回家也向家長宣導,也有家長願意嘗試。
學習者心得:
蔡0鈞:和老師一起自帶環保杯買飲料很有趣,這是我第一次自己買飲料,也是第一次問老闆可不可以用自己的杯子。老闆說,沒有減價,但是可以給我多一點飲料,我還是覺得很開心。
蔡0凱:原來用自己的杯子買飲料可以裝多一點,下次我去買飲料也要帶自己的杯子。
蔡0帆:平常看老師都有自己帶杯子買咖啡,原來還可以省五元,以後我也要請媽媽買飲料時自備杯子,真是環保又划算。
李0祐:想不到帶杯子買飲料對環境是有影響的,為了不加速地球暖化,我會繼續各種環保行為的!
補充:
新岑社區位於嘉義縣布袋鎮,學校後方有一大片的鹽田溼地,社區產業大部份為養殖漁業,而學校比鄰著社區大排及龍宮溪,其實淹水問題是年年發生,但與孩子討論的過程中,孩子普偏認為只要我家有墊高就好,而無法將困境連結至全球氣候議題以及社區淹水我家也會生活不便。透過課程大量觀看布袋淹水新聞(教師將每年淹水的新聞建置於學習吧)以及討論國語日報報導,孩子們更有感於全球的氣候暖化造成的環境議題,其實是迫在眉睫與息息相關的。也在討論的過程中實際聽到,孩子說出「原來跟我生活有關」這樣的話,可惜在108課綱中,並未有結構性的課程引導,考驗教師的教材編寫、時間分配,才能讓孩子對於此議題有結構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