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溪生態調查社
- 環境議題:河川湖泊濕地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J29 認知生態的價值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 策劃/執行人:林士傑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2019/2/15~2019/6/30
- 參與人數:16
目標:
1.反思宜蘭治水政策,希望為下一代留下自然的河岸生態。
2.宜蘭是一個水源豐沛的地方,認識形成河流、湧泉、地下水、埤塘等複雜的水環境,造就多樣化的河流生態過程。
3.以實際田野調查方式做生態紀錄與反思。
進行方式:
利用週三學生的社團課程,聘請宜蘭惜溪聯盟及相關領域生態志工、老師,協助校內國中部學生進行溪流踏查與水中生態植物、生物之認識。
成果描述:
藉由生態調查社團課程,認識自然環境生態與人文歷史,進而了解生活環境保護之重要性,提升愛鄉愛土之情懷。
實施心得:
國中部-大湖溪生態調查社,在內城,地下水豐富,埤塘與湧泉處處皆是,大湖溪以及附近水文、河川等都與豐富的地下水相接,其流域主要岩層為礫岩層,透水性強,除了泉湧,也為附近農地帶來豐富灌溉水源,透過多週的實地認識與踏查更了解這條河流的重要。
學習者心得:
在某一次的實地踏查中,發現水中有上游漂流下的死狗,身邊爬滿了蛆!同學們無不掩鼻退避三舍,可能當地民眾仍沿用早年「死貓吊樹頭,死狗、死豬放水流」的習俗,圳渠多數具灌排功能,而潔淨的水源可化育萬物,滿足附近農作灌溉需求,現在動物安葬的方式應更多元及環保才符合環境保護概念。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