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7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2
3
3

環保實踐家

發表日期:2019-12-23
發表人:takako

其它環境議題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0 覺知能資源過度利用〈超出環境承載〉導致環境汙染與資源耗竭的問題
  • 策劃/執行人:康崇儀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12/19
  • 參與人數:23

目標:

1.讓學生養成隨手將垃圾丟在垃圾桶的習慣。
2.培養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習慣,減少垃圾的製造量。
3.倡導知足、惜福的觀念、珍惜物命與資源。
4.思考在家庭與校園,如何落實環保並實踐行動。

進行方式:

一引起動機
 1-1觀看海洋生物被塑膠傷害或導致死亡的圖片,例如:、海鳥誤食、死亡的鯨魚肚子中充滿塑膠垃圾、被塑膠提網困住的海龜、寄居蟹寄居在塑膠瓶蓋和海漂垃圾……
1-2 班級共同討論分享,讓學生思考:小學生如何為減少垃圾量並激發學生覺知海漂垃圾產生的生態危機。
1-3.了解能做好垃圾分類,使資源回收再利用,讓回收物能垃圾變黃金、永續利用,一起珍惜資源、守護地球的環境。例如:利用寶特瓶可以製成毛毯、廢輪胎製成潛水衣、環保材質運動鞋…… 
二、主要活動
2-1晨光時間,志工爸爸教大家利用因減塑生活不用所遺留的塑膠吸管,製作環保玩具—吹奏樂器與旋轉竹蜻蜓。
2-2展開「寶物再利用」尋寶計畫—回家尋找家中棄置不用或久放的物品及思考原因,紀錄在學習單並和家人一起思考可以如何智慧處理、有效再利用,讓物品生命再延續。
2-3結合國語課程—快樂小書迷,藉由參加圖書館「好書交換日」活動,讓自己的舊愛成為別人的新歡,既環保又有意義。
2-4 學生討論及發表在家中和學校做到珍惜資源、落實環保的方法。
三綜合活動
3-1學生發表自己在家中及學校實踐的實環保行動。
3-2省思還可以再真正落實那些地方。
3-4學生能持續每天一個小改變與行動,養成生活習慣,成為小小環保實踐家。

成果描述:

1.學生透過觀看海洋生物受困於塑膠垃圾或因而死亡的畫面極嚴重的海洋垃圾後,產生驚訝、不捨的情緒。
2.透過引導,讓學生了解海洋環境及地球生態與人類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
3.經由家人的共同思考及同學分享,使學生了解實踐環保又更多元的可行性。 
4.結合國語課程-快樂小書迷,舉辦班上的「好書交換」活動,讓舊愛變新歡。
5.結合學校跳蚤市場活動,利用假日整理出將家中久置不用的物品義賣,讓物品重新找到新主人,並能將義賣所得捐出給需要幫助的人。

實施心得:

1.教育孩子人人都有環保觀念,讓環保理念扎根。
2.環保首重行動實踐,希望能引導孩子,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身體力行,帶動家人一同付出行動。
3.從學習資源分類,落實環保行動於自身生活中,與大地共生息、讓地球永續。

學習者心得:

學生1:塑膠吸管如果丟掉不能回收,只能當作一般垃圾燒掉,這樣會產生二氧化碳,地球媽媽會發燒……志工爸爸教我們利用不要的吸管做成玩具,方法很簡單,而且既不用花錢買玩具又能延續物命。
孩子知道廢紙背面空白處還能再利用來畫畫或創作。
學生2:人類如果亂丟垃圾,海洋會被汙染,魚吃進垃圾,人類再吃魚也會生病,所以傷害最後還是回到自己身上。
學生3:原來回收物可以賣錢,所以我們喝完的瓶瓶罐罐要做好回收分類,讓資源能夠再利用,垃圾變黃金。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老師您好,從提報資料中可以看出這是相當完整的提報資料,老師提報內容相當豐富,減塑生活從「心」做起也能獲得新生活方式,從提報內容中看出學生樂於參與此項活動,透過實踐體驗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覺知使用塑膠製品對環境的危害,學會珍愛環境,愛護海洋,進而力行保護週遭海洋環境的態度和行動,是環境教育很重要的初衷。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12-2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