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14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3

防震知多少?

發表日期:2013-06-25
發表人:惠君

  • 提報分類表:防災教育
  • 策劃/執行人:惠君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2.3.29~102.4.12
  • 參與人數:28

目標:

1了解學校建築物及發生地震逃生的路線。2.知道地震急救袋的內容物。 3.地震規模5以上時,會尋找生存空間來維護自己的生命。

進行方式:

1學校在每學期開始都會舉辦防震演練,首先告知學生地震發生時的逃生路線,並指導地震避難自救口訣---『趴下、掩護、穩住』,實地讓孩子操做一次。學校防震演練會有兩次的警示聲,第一聲先躲到桌子下〈地震發生時趕快躲到堅固物體的下方抓牢,並護住頭部〉,第二聲照著學校所安排的疏散路線,以『不語、不推、不跑』的原則,盡快疏散至指定地點。
2老師還沒教之前,先讓學生回去搜尋防震緊急避難包相關資料,學生們有了先備知識之後採小組進行討論,老師提問:「防震緊急避難包要準備那些東西?並要說出準備那樣東西的理由。」並結合消防署網站及海報說明,班上小朋友統整出來急救袋的物品有:口罩和防毒面具、小型安全帽、身分文件、衣物、傘、輕便雨衣、緊急連絡通訊錄、面紙、衛生用品、鐵鎚、繩索、打火機、通訊設備、醫療用品或急救箱、1~3天的礦泉水、1~3天的乾糧或巧克力、哨子、手電筒、電池,並放置在全家人都知道的地方便於取用。
3班上討論完後,請各組將防震緊急避難包的內容物畫出來,並上台跟全班分享。
4.若地震出現規模5以上的保命方式是採取比桌、床高度為低的姿勢(或蹲或臥),躲在桌子、床舖的旁邊。(最好是兩座堅固物體的中間,形成一塊『生存空間』(我們稱之為三角空間),因為萬一整個天花板垮下來,這裡還有剩餘的空間可以躲避,此時就不宜躲在桌子下面,若在室外也不要躲在車內,因為這樣被重物擊中很容易被壓扁。
5跟小朋友宣導,將家中較重物品放置低處,會晃動的櫃子也要將其固定,減少使用吊燈、吊扇。

成果描述:

1防震演練第一聲警示小朋友都能如期的做到『趴下、掩護、穩住』,但『不語、不推、不跑』這部分還是得再加強。
2小朋友非常認真地搜尋與防震相關的網站,有的把它列印下來並畫上重點,家中沒列表機的也將搜尋到的資料重點式的記下來,超乎老師原先的預期。有一位小朋友甚至直接把家中的緊急避難包帶來學校,在課堂上跟同學介紹,認真的態度實在讓老師很感動。
3利用網路上的圖示加以說明生存空間,較淺顯易懂,小朋友也會舉出客廳的沙發和桌子中間〈但提醒小朋友桌子不可以是玻璃的〉,以免玻璃破掉砸傷人。
4這次針對防震的相關知識經過資料的搜尋、統整、課堂上分享、相信這一連串的學習應該可以內化成知識,烙印在孩子的腦海裡。希望他們的防災觀念傳達給家中的父母親知道。
5原本只有7個小朋友的家中有急難救助包,且內容物不完全,上完課同學都覺得家中有必要準備一個急難救助包。

實施心得:

在偶然的機會下經過消防隊門口貼著防震緊急避難包海報,心想這是教育孩子很好的素材,因此把它拍下來跟孩子分享。台灣處於地震帶,一直以來地震頻繁,深受地震的困擾,我們知道地震是不能夠避免的,因此宣導地震逃生的正確知識,讓孩子在演練中培養地震逃生的相關知識,是刻不容緩。防災知識的技巧(例如颱風.地震.火災.電擊.溺水.急救....等)寧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而且在家最好也準備好緊急用的避難背包,裡面放置必要的求生工具,事先預防總比事後後悔來得好,事先作預防也能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學習者心得:

10號同學:緊急避難包裡面的東西雖然都小小的也不多,但卻是救我們命的東西,我也要回去跟家人一起準備一個緊急避難包。
16號同學:我們有了充足的準備就比較不用怕地震。
9號同學:我在電視上看過地震把房子震垮的情形,我覺得地震好可怕,最好不要發生。
17號同學: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的房子很堅固就不準備緊急避難包。
19號同學:我們家的緊急避難包就放在大門旁邊,要逃出去的時候順便可以帶走。
6號同學:我媽媽說錢是身外之物,命比較重要,若已經逃出屋外,屋內有危險就不要再進去,以免發生危險。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完整的防震演練教育 強化學童正面應對之能力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3-07-0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