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凌波仙子-水雉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翁育民/五年級學年老師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12.6
- 參與人數:65
目標:
1.讓學生了解水雉的生活特性、外型特色。
2.讓學生了解水雉的一生。
3.讓學生知道水雉目前面臨的生存危機。
4.讓學生認識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5.讓學生認識綠色保育標章。
進行方式:
1.學校申請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到校宣導講座。
2.生態園區的講師以PPT簡報來介紹水雉的故事。
⑴讓學生了解水雉的生活特性、外型特色。
①為何有「凌波仙子」、「葉行者」的美稱?
②介紹水雉喜歡的棲息地,為什麼水雉喜歡住在菱角田?
③介紹公、母水雉在繁衍下一代時的分工。
⑵讓學生了解水雉的一生。
繁殖.覓食.求偶.下蛋.孵蛋
⑶說明水雉喜歡的棲息地
⑷讓學生知道水雉目前面臨的生存危機。
3.讓學生認識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4.讓學生認識綠色保育標章。
成果描述:
1.學生透過觀賞簡報以及聆聽講師解說的過程中,認識了水雉的許多相關知識,例如:水雉是台南市的市鳥、水雉喜歡棲息在浮葉植物上、在繁殖過程中,公鳥負責抱卵及育雛的工作,棲地減少是水雉的首要危機,大量噴灑的農藥讓水雉的生存環境更形雪上加霜…..
2.了解了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相關資訊、以及可以提供的資源。
3.了解到何謂友善耕作,以及減少使用農藥對土地和自然生態的重要性。
4. 明白如何為保護水雉盡一份心力。
實施心得: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與學校的距離並不遠,但仍有有許多孩子從未造訪過園區。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是一個兼具復育、保育、教育意義的場所,透過講師以簡報圖像式的介紹,讓小朋友們認識了原本快要消失的鳥種水雉,知道了關於他的繁殖、生活型態、外貌…等資訊,也了解到友善耕作能改變動植物的生活,也會改變人類的未來,如果有機會應該安排戶外教育,實地到園區一遊,定能有更深刻的體悟。
學習者心得:
1.我們人類在農田裡放一些農藥,一些蟲啊、鳥啊,都會吃到,蟲又被雞吃,最後人類也被自己害了,人類破壞大自然,最後終將自食惡果。
2.原來人類給牠們帶來了這麼多的問題,今天我才知道,不是人類才可以擁有地球,愛護地球是一件誰都要做的事,我也希望有更好的地方可以給各種生物使用。
3.原來水雉是爸爸在孵蛋,也是爸爸在照顧小寶寶,真的是很有趣,就像我家一樣,嬤嬤總是忙工作,爸爸照顧我比較多,大自然真的是好奇妙。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