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71
葉片數:4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4
4
4
4
4

20230605海洋地球日公開授課--海裡我最大

發表日期:2023-07-03
發表人:楊志文

生物多樣性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楊志文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30605-0608
  • 參與人數:150

目標:

1.學生能辨認常見的頭足類軟體動物,並認識其身體構造與運動方式。
2.學生能透過閱讀文本、文字記錄或口語分享等方式,感受及描述海洋生物的美與獨特性。

進行方式:

一、引起動機
(一)閱讀《海裡我最大》繪本
1.預測:展示封面,向學生提問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
2.介紹內容:請學生聆聽故事中出現了哪些動物。
3.提問:朗讀故事後,請學生回答大王烏賊的個性怎麼樣?

二、教學活動
(一)觀察魷魚乾
1.各組發下魷魚乾,每組二支放大鏡,請學生將魷魚乾展開進行觀察。
2.教師介紹魷魚。
3.提問:想一想魷魚如何運動?如何保護自己?
(二)閱讀《永遠的大海怪—大王魷魚》剪報
1.發下《永遠的大海怪—大王魷魚》剪報。
2.教師先口頭宣布要從文章找出的十個答案的問題。
3.請學生用完整的一句話說明大王魷魚最特別的地方。
(三)頭足動物排排站
1.烏賊家族:張貼四種烏賊類動物圖卡,請學生比較魷魚、透抽、花枝、軟絲的外表特徵。
2.動畫欣賞:播放影片。
3.教師統整:軟體動物、頭足類、十腕目。
4.請學生幫四種頭足動物取綽號。

三、綜合活動
(一)記錄與分享
1.學生以321字卡,寫下3件今天學到的頭足動物概念、2個頭足動物的例子、1件想為頭足動物做的事。
2.分享圈:學生在小組內彼此分享本節課的想法與收穫。

成果描述:

好久沒有進行公開課了,今天是到關渡國小進行世界海洋日的公開授課;我很早到,拉著一個銀灰色行李箱,坐捷運提早了半個小時到;三個月前就寄出了頭足動物教案,太早了,早到教案內容只剩下模糊概念。幸好周一、周二事先在文化國小任教的四個班級預習了四次,短期記憶倒是倒背如流了。

研習開幕式的時候,校長提到了海洋教育、戶外教育、環境教育三種議題跨域整合的融入模式,像是放入漏斗的的三種成分,最後交融整合出的融入方案。這剛好跟我近年來做的事相互符應,諸如北海岸戶外教學、野柳金山岬戶外教學、關渡戶外教學、貴子坑戶外教學等等,真可說是一件可喜的巧合了!

公開授課有三階段,說課說了一節課,重點是感謝李弘善老師的指導與慷慨;觀課觀了一節課,感謝關渡自然老師建立的良好常規讓這堂課流暢順利;議課議了一節課,在場的行家老師果然慧眼如炬,提供了具體、詳實的修改建議。

實施心得:

1.孩子常規好,教學賞心悅目。謝謝關渡自然老師協助、關渡學子參與。
2.討論與互動是課堂的亮點。
3.情意部分要加入更多的引導。
4.課程時間不是問題,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地方。

學習者心得:

S5323:餵牠吃東西,為牠撿海洋的垃圾。
S5326:我覺得今天的課程很有趣,看完影片之後,我學會分哪一個是花枝、軟絲、透抽、魷魚。
S5332:盡量吃已經長大的,不要吃剛出生的,也可以餵牠們吃東西。
S5609:今天我學會了如何分辨魷魚、透抽、軟絲、花枝,並知道牠們是軟骨還是硬骨。我很開心,並且要保護海洋環境,讓牠們可以存活。

補充:

美麗老師點評:學生與老師配合得很好,實物觀察、小組討論等設計活動都有大致完成。疑惑的地方包括了學生找不到魷魚眼睛,可以補一張真實的魷魚照片;老師可以適時引導頭足動物腳長在頭上的特徵;利用教材(大王烏賊的個性)讓學生省思做人道理雖然節外生枝,算是好的;鸚鵡螺、烏賊螵鞘與課程較不相干;實物或照片可分五組讓學生觀察,同時觀察比邊看影片邊觀察效果會更好。整體而言是成功的,評量有5位學生來不及完成,可以拜託關渡老師幫忙收一下;大海怪文本中提到的影片可以去找來補充課程。
雅莉校長點評:經過這堂課,終於弄清楚了四種頭足動物的差異。觀課前校長建議2節課才能完成的設計濃縮為1節課,期望能有頭有尾的完整操作這項課程。大海怪文本的10個問題是很好的,若時間不夠,可以將提問減少為4-6題,或是用學習單讓學生看,小組內每人找一題即可。
嘉蔚老師點評:作筆記讓學生思考、紀錄、檢視,是很好的學習工具。從這次的課程可以看出志文老師的提問具有自然科學背景的功力,反思雙語自然老師還需要多投入學科背景的增強。
關渡自然老師點評:今天的課程讓原本小皮的同學、不發言的同學的課程參與度都很高,真的很棒。唯有學生對魷魚味道過敏,需要透透氣。最後的學習單每人寫一張是比較困難的;時間短,畫圖也是有難度的。
育達老師點評:用繪本書與海洋課程的結合很棒,能達到跨域整合的成效。我很喜歡看到學生透過實物來觀察,這部分課程參與度高,學生心流高度投入。我對鸚鵡螺與魷魚的連結較不理解;也發覺到有些活動雙軌進行,一邊看鸚鵡螺、一邊看影片,對小孩有些困惑。
俊明主任點評:我喜歡志文老師提出來的問題,「那他的個性如何?」,讓原本與自己不相干的課程能與自己連結。平時自己也擔心課程只關注認知,而期待能夠連結情意、情緒的部分。「不是魚的魚」這個迷思概念很有意思。「取綽號」是一種讓學生找出幫自己記憶的好方式。「321下課卡」建議可以加入圖像的部分。
志永主任點評:關渡國小學生反應非常好,熱烈參與,可能老師平常有要求。志文老師在課程中關注到每個孩子,學生的回饋也非常好。後面10分鐘情意的著墨、環境教育的議題部分,感覺小朋友比較匆忙地去完成這一部分了。
致遠老師點評:時間太緊湊了,要在一節課內將完整的課程完成真的很難,幸好志文老師隨機應變,能在時間內完成。
鳳生主任點評:老師主導部分很強,學生討論的部分比較少。環境教育是融入,不是學科領域,著重在引起學生的興趣。課程中的繪本切入、魷魚乾實物的效果很好,小支出大收益!
淑菁校長點評:設計十分完整,兼顧認知、技能等面向;小朋友的表現可圈可點,老師設計生活化能引起學生共鳴。建議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來操作課程;情意的部分可以讓孩子思考,去講出來會更好!也可以考慮用遊戲化來激發學生的熱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環境教育的重點,即是讓學生關心生活周遭的環境教育議題,進而進行反思,以及實際採取環境教育的行動。目前,SDGs是全世界關注的重要議題,共有17項目標,其中的目標14保育海洋生態(SDG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藉課程活動讓學生辨認常見的頭足類軟體動物,並認識其身體構造與運動方式。另外,讓學生透過閱讀文本、文字記錄或口語分享等方式,感受及描述海洋生物的美與獨特性,能一起守護這一片大海,讓海中生物能夠悠遊在海裡,減少對環境之破壞。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7-07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