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罟:傳統漁法體驗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觀摩學習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1 覺知人類過度的物質需求會對未來世代造成衝擊
- 策劃/執行人:許自由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05.06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1.讓學生體驗學區內傳統的牽罟漁法。
2.讓學生了解友善漁法對海洋永續的重要性。
3.讓學生知道常用的食用魚類,建立正確的食魚教育觀念。
進行方式:
友善漁法可以保持海洋生態的永續經營,學區林投村擁有一片適合牽罟的海域,是傳統牽罟漁法主要實施地點,也是少數仍保存此漁法之聚落,但近年已不再著重漁貨量多寡,轉以透過文化體驗來對海洋生態進行反思。
活動帶領學生體驗牽罟的傳統漁法,並透過社區耆老的解說,了解關於牽罟的社區文化與友善漁法對環境的重要性。
成果描述:
1.完成本場次的牽罟體驗活動。
2.學生能了解牽罟的進行方式,並能親身體驗。
3.學生能了解有友善漁法的重要性,並知道環境變化已經嚴重影響生態。
4.透過社區力量,可以成功推動學校抐成。
實施心得:
1.社區是學校重要的資源,此一活動林投社區總共出動將近20位民眾協助活動進行,才讓此活動順利進行。
2.不論是本校學生獲來訪的台南市東原國小,皆十分喜歡此一活動,同時也能理解牽罟的傳統漁法對社區的意義,未來再豐富其內涵,可將其發展成學校的特色課程。
學習者心得:
1.有特別的體驗,很新鮮、很有趣。
2.拉的時候很辛苦,但漁獲很少,很可惜!
3.很感謝社區的阿公、阿嬤,他們出動總共將近20人來協助我們。
4.漁獲跟預計的差很多,難怪現在都已經不用這個方式捕魚了。
5.經過村長的介紹,我知道原來我們林投的牽罟在以前是很厲害的,有很多的魚獲,但跟今天差很多,好可惜!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