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再生創作-樹葉髮型師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文藝活動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甘宜真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2024/04/15~2024/4/26
- 參與人數:19
目標:
1.讓學生藉由觀察、觸摸校園中的大樹,了解樹木構造的差異及樹葉外型的特性。
2.透過學生的觀察及創意,搭配上校園內各種自然素材(樹葉、樹枝、花朵),創作
出屬於獨一無二的樹葉髮型師創作。
3.透過學生佈置及觀摩他人的作品,建立學生的創作自信以及校園的藝術風氣。
進行方式:
1.學生在晨間負責外掃區整潔工作的時間,蒐集各式各樣的落葉。
2.結合生活課程「大樹小花點點名」單元,將蒐集的落葉透過觀察及發揮創意,試著
讓學生說說看樹葉像什麼後再進行樹葉髮型師的平面設計。
3.教師帶領學生佈展,除了佈置為學習單元的成果展示外,也利用全校領導日活動向
家長介紹活動成果。
成果描述:
1.學生對校園樹木有更深的認識。
2.對於校園中的植物,學生大多很習慣它們的存在,卻未能仔細觀察,透過此次活
動,學生可以仔細觀察及欣賞這些校園植物之美。
3.讓落葉能再次發揮效益,成為美術作品的素材。
實施心得:
1.學生觀察樹葉後,根據樹葉的特性及外形,創作出不同的髮型。
2.學生在進行作品黏貼時會察覺樹葉正面及背面的差異,嘗試後認為利用葉背的粗糙
特性能使作品黏得較為牢固。
3.女學生大多留長頭髮,觀察校園的樹木後,發覺小葉南洋杉的葉子細細長長的很適
合當長頭髮且能利用掉落的小花朵當成髮飾;但在進行黏貼時發現因葉子的外形較
圓、易滾動,不易黏貼牢固,經過不斷嘗試後決定使用保麗龍膠進行黏貼。
4.學生在生活中透過觀察,了解生活周遭大自然的特性,並結合資源(落葉)再利
用,讓學生不再視打掃為一項艱困的工作,也可從中獲得不少的樂趣。
學習者心得:
1.潘生:我喜歡健康中心前面的黃金榕,它的葉子黃黃綠綠的、很漂亮,在樹葉做髮
型師時,有的貼咖啡色、有的貼綠色、有的貼黃色,好像染髮一樣,很有趣。
2.許生:我喜歡菩提樹,因為菩提葉有一個細細的小尾巴,好像一隻小老鼠。我利用
這個小尾巴,把葉子倒著貼,創作出很像火箭的爆炸頭髮型。
3.簡生:我不是很喜歡掃外掃區,因為葉子很多,每次掃地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掃
完。但是老師提醒我們觀察葉子、蒐集落葉,所以掃地時大家都會很認真的看誰掃
得比較多,我們會討論葉子的外觀看看像什麼東西,也可以交換不同的葉子,讓自
己的樹葉寶庫越來越多。
補充:
1.課程設計的轉變:考量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課程設計以五感為基礎,透
過感官的看、聽、聞、摸(嚐,此活動沒有),引發學習動機、興趣並加深學生的
學習印象。
2.轉化學生的觀念:落葉,是每位學生在校園中每日隨處可見的,認為僅具有做堆肥
的功用。但透過此活動,讓學生了解看似是廢物但其實並不「廢」,是可再利用的
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