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態園解說與維護整理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林愛玲/吳政倫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2.3.18
- 參與人數:70
目標:
1.提升全校親師生的環境素養,並了解棲地營造的重要性。
2.持續整理及照顧植物的生長空間,建構校園多層次綠化棲地。
4.培養棲地營造親師生團隊環境概念知識、環境知覺與意識。
進行方式:
1.講師帶領親師生70人,認識生態園的植物。
2.解說整理及照顧植物的方法,如何去除雜草,以利原生植物生長。
3.透過自願認養區域的方式整理校園棲地,並認識原生植物。
成果描述:
1.親師生分組清除雜草,維護原生植物的生長空間。
2.將損壞或遺失的植物牌補至正確的位置,以利後續教學。
3.清除完的雜草及樹枝移至落葉堆肥區再利用。
實施心得:
1.在眾人的齊心努力下,清除銅錢草、咸豐草等外來種植物,生態園的原生植物又能再次露出生長。
2.去年種下的夏枯草、台灣馬藍、巴陵石竹、石斑木等原生植物已經開花,穗花木藍及蠅翼草也向四周生長。
3.校園綠意盎然充滿生機,蚯蚓、蝴蝶、蜜蜂、甲蟲及鳥類等生物隨處可見。
學習者心得:
A生:去年種下還比我矮的山刈葉又長高了,大概有1公尺50公分了,都快比我高了。
B生:植物插牌有的被移位,有的損壞,有的不見,若不時常巡視,會認錯它們。
C家長:雜草長得比原生植物快多,還好今天有來整理,不然都找不到之前種的植物。
D家長:今天來清雜草真的很療癒。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