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社區認識芒果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楊玉媚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1/5/4
- 參與人數:12
目標:
1.認識不同品種芒果樹種.
2.觀察社區主要摘種的芒果品種 .
3.了解芒果成長與環境的關係.
進行方式:
1.分組探索社區作物-"芒果"成為主力作物的蛛絲馬跡.
2.觀察芒果的樹形/葉子的外觀/樹皮的紋路,來區別不同芒果樹之間的差距.
3.觀察樹下的生態,比較與一般樹林的差異.
成果描述:
1.了解社區的環境與主要作物的關係:
a土質-為較不肥沃的白堊土區域,不適宜栽種需肥份較高的
作物.
b地形-多為坡地,排水性佳,有利於芒果果實甜度的提升.
2.學習到關於芒果品種之間的差異與辨別方式.果實較易明顯區分樹型樹葉外觀差異
度較小但某些品種仍有相對特殊外觀,例如土芒果.
3.芒果的摘種方式對於環境的影響:
農民在摘種的過程大量使用農藥(抗菌.防止斑點產生)--授粉方式改變(農藥導致蜜蜂無法生存,改用金蠅授粉)--
實施心得:
社區居民主要以種植芒果為收入來源,孩子也經常幫忙家中,但對於家中所賴以維生的作物認識卻極少,甚至連最主要的種類也不太能分辨,更遑論對於種植環境的觀察與摘種時所使用的特殊方法的了解.
因此藉由帶領孩子進入種植區,重新去認識了解和自己切身相關的產物,並將環保意識與有機栽培的觀念慢慢在他們的觀念中建立起來,在未來若是自己投入此產業活動時,能有與慣行農法不同的做法,對於社區未來的發展能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讓目前人口嚴重外移,人口結構老化的農業生產者,帶來改變.
學習者心得:
欣蓓:以前聞到農藥都覺得很習慣,我要跟阿嬤說,要噴灑少一點農藥.
光捷:我家就住在芒果園裡,阿公說芒果樹下不可以長太多草,所以常常會噴藥除草,樹下很少看到甲蟲,老師帶我們到社區沒人管理的芒果園,就讓我們抓到甲蟲,原來除草劑是會傷害昆蟲的東西那對人不是也有不好的影響嗎?
楷維:每次到芒果開花時,芒果園就會很臭,阿公都會把豬肺或魚腸掛在樹上,吸引很多蒼蠅,但阿公都沒告訴我為什麼,希望以後種芒果能改用密封來幫芒果受粉,不要再用蒼蠅了.
亮妤:我家沒種芒果,但每次來學校都會看到很多芒果樹,我很愛吃芒果,但不愛聞到農藥味,希望以後芒果的重法能對人更健康些.
補充:
社區群山環繞,原本應該是好山好水的地方.但種植者習慣採用慣行農法,對環境並不友善.本校所處的位置四周大片的芒果園,農藥的污染以及蒼蠅的大量出現,對於學校成員以及社區民眾造成健康上實質的危害.因此希望將這樣的觀念傳達給學生,藉由學生先對家人產生些影響作用,進而若是未來成為此產業的生產人員,會對慣行的方式尋求改變,也是本課程最希望能達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