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郊遊做環保
- 環境議題:節能減碳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2 培養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 策劃/執行人:沙正悅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11.24
- 參與人數:38
目標:
1.探索學校附近特別的事物
2.了解垃圾減量及分類的重要。
3.知道垃圾如何分類,身體力行。
進行方式:
1.學校附近有什麼?學校的回收物有一部分是送到慈濟回收站做整理,我們一起去看看垃圾是如何分類,並分組採訪志工阿伯和阿姨們。
2.小組垃圾分類實作。
3.跟辛苦的志工們道謝,送上我們作好的卡片,出發前往柳堤公園進行無塑野餐,玩遊戲。
4.撿垃圾比賽,將垃圾帶回學校分類處理。
成果描述:
藉由戶外教育喚起學生及家長關愛大地、守護環境的心,檢視平日製造的垃圾,哪些是可以減量使用?那些是可回收?並以班級活動凝聚親師生的情感,正向交流。
實施心得:
1.慈濟回收站義工溫柔地講解,老師、家長和孩子們都學得很高興。
2.動手實作時,更是做到欲罷不能,停不了手,最後還有答題送禮物的活動,志工引導大家可以做好源頭減量,環境會更美好。
3.接著前往公園不塑野餐,有個孩子帶著紙盒蛋餅和礦泉水,馬上被小朋友糾正。淨街前,原本擔心公園沒垃圾,結果草叢裡垃圾夾不完,大家在十分鐘內都提著一包戰利品打道回府,看著小朋友積極夾垃圾的模樣,老師非常感動。
學習者心得:
1.我很開心,因為夾垃圾很療癒。
2.為了救海洋生物,我要少拿塑膠袋。
3.我今天學到了,老了不要呆呆地待在家看電視,可以去做環保義工。
4.軟軟的又容易破,搓會有聲音的塑膠,不能回收,硬硬的才能回收。
5.可以自製食物去郊遊野餐,就不會製造垃圾。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