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29
葉片數:1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1
1
1

螞蟻的家~生活課程

發表日期:2019-06-19
發表人:南門國小

生物多樣性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黃文霞老師、唐春分老師、林淑如老師、簡嘉儀老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0409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一、能發表觀察泥土的發現。
二、能透過觀察,發現泥土裡的小動物。
三、能夠用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務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四、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的行動。
五、讓學生了解到地球上的萬物都是一種生命,要學著尊重生命。
六、我們有家,螞蟻和地球上的生物也有家,要保護自己的家也要保護其他動物的家。

進行方式:

1.各班先在班上進行生活課的泥土的朋友一課。
2.老師聯絡南一出版社看是否能進行螞蟻的家這一課的講座。
3.二年級各班先在禮堂集合,進行一堂螞蟻的家的觀察實作課程。
4.讓小朋友近距離觀察螞蟻的家。
5.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們去思考生命的可貴,家的重要性。
6.地球上的生物達成一種平衡,我們不可輕易的去傷害其他的生物。

成果描述:

一、小朋友能夠實際看到螞蟻的家的觀察箱。
二、印證課本上的知識,有更深的印象。
三、讓小朋友想想校園內哪裡有泥土,跟實際生活結合。
四、讓朋友用眼睛看、鼻子聞、用手摸,實際體驗。
五、問問題,讓小朋友結合以往的舊經驗。
六、小朋友會把螞蟻也看作有生命的個體,不再輕易踩死牠們或壓扁他們了。

實施心得:

課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如果要學生硬背,學生既沒興趣,而且很快就忘光還給老師了,這次結合課本的內容,跟南一出版社接洽,剛好他們也有相關的課程和觀察箱,於是便幫孩子們申請了這一場的講座,現場孩子驚嘆的表情和很想到前面看的眼神,令我們主辦了學年老師感到很欣慰,只要學生想學、喜歡學,老師們的辛苦都甘願都值得。
    平常老師和家長可能都會一直提醒小朋友不要玩泥巴,不要把衣服弄髒,可是如果有機會讓孩子近距離接觸泥土、植物、昆蟲…,可以激發孩子愛鄉愛土,愛護大自然的情感。螞蟻是社會性昆蟲,群體行動覓食、生長、繁衍後代…,課程當中也跟小朋友分享這樣的生活模式,要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合作,融入團體生活。
    上完講座課程之後,回到教室,老師再一次請小朋友把課本和習作拿出來看,也再一次欣賞之前畫過的螞蟻的圖畫,小朋友都更有感覺,大家都很專心的再一次觀察課本上所描述的螞蟻的生活型態,還熱烈的討論剛剛講座上面看到的觀察箱裡的生態,沒有小孩再不專心或狀況外了。
    老師和講師利用實際的觀察箱的展示,還有投影片及故事的方式讓孩子除了了解螞蟻的家,也讓孩子體認到生命的可貴不在大與小,大的生物是一個生命,小小的螞蟻也是一個生命,讓孩子說說看生病的感覺、受傷的感覺...,並跟他們說螞蟻也是有感覺的,所有有生命的小動物都跟我們有一樣的感受,所以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要愛護其他的生命,可以觀察,不可以任意的殘害昆蟲和動物。

學習者心得:

甲:上課的老師讓我們可以很近距離看觀察箱,好好玩喔。
乙:我本來覺得泥土髒髒的很噁心,可是現在不會了。
丙:螞蟻的家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我以為是一隻一間。
丁:我覺得到學校各處觀察泥土很有趣。
戊:太多隻螞蟻聚在一起感覺很恐怖。
己:我以前如果看到螞蟻從桌上爬過去,會把牠壓死,現在只會看牠或把她趕走,老師說不能剝奪牠的生存權利。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請參考環境教育法對環境教育的定義,再作內容文字的修訂。
    環境教育: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
       科學課程須符合以上的定義才能成為一次合格的環境教育陳報。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06-28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小小的螞蟻也是我們周遭環境和生態的一部分,也是和我們一起生活的生命小小夥伴,藉這了解螞蟻生活和生態的課程,相信小朋友們對環境生命的元素有更深刻的理解。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07-0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