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惹草』主題教學統整日活動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蔡王子尹
- 動機:自評表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1/29
- 參與人數:50
目標:
1.結合地方背景特色、學生需求及生活經驗,發展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
2.藉由種植地瓜的課程,使學生對傳統主食—地瓜種類、栽種的相關知識,學習傳統生活學習,及對土地環境的關懷,推動「環境教育」的工作。
3.透過相關傳統食材美食製作的教學課程,增進對傳統食材的認識,進而提升對家鄉人文風情的認同感,培養學生對鄉土與物產的情感,讓良好的飲食習慣與觀念從小扎根,以達到「食農教育」的目的。
進行方式:
1.營養宣導─傳統食物的營養成份─護理師
2.走,種小米去─全校師生與家長
3.創意美食饗宴暨各班拈花惹草活動成果作品展
4.共享愛宴
成果描述:
1.學生在護理師詳細的介紹下,更了解傳統主食的營養成分及對身體的重要性。
2.校長帶領全校師生搓採小米種子,收集到小米種子,學生再牽著家長的手一起播種在一小畝小米田,家長與學生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都很熱烈與投入,懷著希望與祝福在小米田。
3.各班導師與科任教師一起在各班教室帶領學生與家長,共同製作傳統主食之創意美食料理,彼此互相學習,家長看見學生投入的神情與態度,以及教師與學生討論出的創意美食料理菜單,都覺得驚豔,讓蘭嶼在地傳統主食有不一樣的風貌,提升對傳統主食的接受度與食用機會。
4.透過相關傳統食材美食製作的教學課程,增進對傳統食材的認識,進而提升對家鄉人文風情的認同感,培養學生對鄉土與物產的情感,讓良好的飲食習慣與觀念從小紮根,達到了「食農教育」的目的。
實施心得:
一個非常完整呈現傳統主食從種植到料理,從了解傳統主食營養成分到實際料理的課程活動,讓大家都非常投入,也專注在其中,感受到學生與土地、家鄉和文化的連結變得緊密。食農教育在身處離島的我們更為重要,因為氣候變遷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無法完全依賴臺灣本島的資源,因此,在這適合的時節裡進行小米播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學習者心得:
學生:我們跟老師一起討論和創作傳統主食之創意美食料理,感覺很開心,把所設計的料理化為真實的一道道料理,很有成就感。
學生:原來,蘭嶼傳統主食也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變化,讓原本不太喜歡吃芋頭的我也可以接受芋頭了。
學生:自己動手備料,自己動手做料理,感覺很好玩,好像廚師在做菜一樣,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到。
學生:以後遇到颱風,沒有船進來就不怕沒食物吃了,我們還可以用傳統主食做這麼多菜。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