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想也是古早味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二年級導師群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8.5.18
- 參與人數:70
目標:
1.認識總爺老街的歷史緣由,並認識社區老店及代表食物煎餅、豆花、椪舍龜、麥芽糖。 2.認識並體驗古早食物的製作方式,進而明白飲食製作所需要的用心細心與良心。 3.認識土地公在民間信仰所佔有的一席之地,也了解老廟與老街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4.藉由對社區進一步認識,提升對家鄉的認同感。
進行方式:
行前先介紹總爺老街裡的土地公廟及幾處代表性店家,當天讓學生採訪店家,當一位稱職的小記者,由問答中讓店家介紹各種古早味食物如煎餅、豆花、冬瓜茶、麥芽糖…的制作流程與用心,最後完成學習單,並品嘗各種古早味的傳統風味。
成果描述:
總爺老街裡有無名豆花、新順發行冬瓜茶、金加紅龜店和鼎鼎大名的連得堂煎餅,對小朋友來說有些熟悉、但也有些陌生,藉這次機會除了讓學生對家鄉古早味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為學生上一堂食物安全的課程,讓學生了解食物的美好背後店家所需付出的用心和努力。
實施心得:
公園國小所在地在明清時是位於府城北門內,屬交通要道,聚集了許多小吃與廟宇,如今雖然物換星移,但仍許多傳統老店,與在地的傳統廟宇共生共榮,傳承了古早味點心。藉由這次的社區踏查讓學生能更深入了解社區的歷史及早期先民飲食文化,也明白食物製作所需要的細心耐心,在如今食安風暴肆虐的當下,對學生來說更是一種機會教育。
學習者心得:
豆花不但好吃還很衛生,怪不得阿嬤喜歡來買。
連得堂煎餅好香,好多人排隊。
要做出好吃衛生又健康的小吃真不容易,要謝謝老闆們的用心。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