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28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3

隘門小旅人—澎湖行腳之望安史蹟踏查

發表日期:2015-10-16
發表人:許自由

  • 提報分類表:戶外教學/解說
  • 策劃/執行人:許自由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2015.05.09
  • 參與人數:120

目標:

一、強化本校教師以澎湖聚落、島嶼的自然生態與史蹟文化之學習內容及教學活動設計,以增進學生環境教育智能,充實戶外教學活動的教育內涵。
二、以自主探索活動的校外教學模式,讓學生了解澎湖聚落、島嶼的自然生態與史蹟文化,提升學生校外教學的學習內涵。
三、培養學生資訊處理能力,善用如Wordpress、Google Earth、Google Map、paint.net、Avidemux等軟體進行探索活動與呈現學習成果。
四、學習以旅人方式記錄學習成果,如寫作方式(散文、短文、詩歌…)、繪畫方式(素描、彩色筆、水彩…)、與攝影方式(平面與動態攝影)。
五、透過實地踏查、與在地居民的對談,呈現人與土地、人與人的關懷,展現環境與海洋教育的核心價值。
六、學生透過一系列的校外教學活動,能夠提升問題解決、團隊合作的能力,並增進學生彼此間的情誼。
七、透過實際漫步澎湖各聚落與島嶼,不僅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休閒觀,更能擁有同理心的旅遊觀。

進行方式:

一、活動準備:
(一)行前規劃:活動前,學校先行探訪活動場地,確認活動之安全性及學習之內容,以規劃活動手冊之學習內容。
(二)製作活動手冊:根據活動主題,製作活動手冊,內容包括校外教學之活動目的、活動流程、探索主題說明、活動流程、小隊家族分組、探索地圖、活動背景資料、活動學習單等。
(三)製作探索地圖:針對探索地點製作約為全開大小之探索地圖,配合活動手冊以提供小隊探索之用。 
(四)行前說明:針對校外教學活動,於活動前一天對全校師生進行行前說明,以確保活動進行的順利。
(五)其他:相關行政資源工作。
二、活動展開:
(一)安全確認:由教師先進行探索環境之標示,確認活動安全與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教師隨隊協助活動進行與維護學童安全。
(二)活動編組:以小隊為單位,再視活動場域以2小隊或4小隊編組探索團隊,進行聚落、探索路線之探索活動。
(三)小隊自主探索:根據活動主題,探索活動在隨隊老師協助下,由各小隊家族成員自主完成探索活動。
(四)團體活動:根據活動主題,團體活動在學校分組、安排下進行。
(五)班級活動:根據活動主題,班級活動由各年段或級任老師輔導完成。
三、活動檢核:
(一)過程檢核:於活動進行中,隨時進行活動檢核,以作為學生學習與未來活動規劃參考。
(二)滿意度調查:實施滿意度調查表,了解學童對校外教學活動滿意度與建議,做為活動規劃的參考。
(三)學習成果檢核:根據各小隊所完成的探索地圖、活動手冊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召開檢討會議:利用教師集會時間,同時召開校外教學檢討會議,根據學生滿意度、學生學習成效、活動場域的實際狀況、時間安排、交通工具之使用等進行檢討,以求活動的再精進。
(五)資料庫建立:校外教學過程中所編撰的各種教學資料,透過檢討、修訂,建立校外教學資料庫,做為下次校外教學的參考與基礎。

成果描述:

1.完成學習地圖標示與紀錄
2.高年級完成望安島繞島,體能上的挑戰
3.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挑戰
4.讓學生實地、充分了解望安的自然與歷史

實施心得:

1.離島校外教學需搭船前往,除金錢的負擔外,安全性考量都需要納入,這有賴於全體教師團隊的努力
2.學生對於前往陌生的地方進行教學活動是充滿興趣的,學習興致更是高昂。
3.以步行、漫步方式進行對家鄉文化、自然的了解是相當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

學習者心得:

1.學生對地點選擇、課程規劃、了解家鄉特色或文化都有正向反應,十分喜歡。
2.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是有搭船、走路挑戰、望安鴛鴦窟探險
3.學生覺得最有收穫的內容是可以知道望安的歷史
4.學生希望下次校外教學地點可以前往無人島或七美等地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不錯的戶外教學課程,親身體驗與觀察最容易讓學童印象深刻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5-10-17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