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平溪生態河流
- 環境議題:原生植物保育與推薦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林尚億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年4月1日
- 參與人數:9
目標:
1. 實際進行生態的維護並能養成習慣
2. 認識校園生態河裡的水生植物,並分辨出外來種。
3. 能說出水生植物類型沉水性、挺水性、浮葉性、漂浮性生長方式不同的地方。
4. 在實際觀察過程中能主動發現外來物種的強勢及對周遭環境的危害
5. 知道使用那些方式來清理外來種,帶領學生動手清除校園水池中,大量又快數繁衍的強勢外來植物,以維護水池的平衡,重現平溪生態河流風采
進行方式:
1. 實際到生態河邊觀察目前能看到的水生植物
2. 介紹說明生態河有哪些水生植物
2. 發現人厭槐葉蘋、錢幣草,影響原生種台灣萍蓬草的生存空間。
3. 進行外來種的打撈工作。
4. 發現福壽螺,利用此機會、一併清除。
成果描述:
1.經過實際參觀校園生態河之後,對於水生植物的生長方式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能了解植物對水域環境的重要性,感受植物生長的成長,進而能懂得關懷自然與生命。
2.透過這次活動向學童可以更實際的了解自然界的生態並透過學習體驗活動養成愛護校園以及自然環境的態度。
實施心得:
1. 藉由實際整理生態河,讓師生對生態河植物的認識更深切,更懂得尊重大自然環境。
2.希望學童能利用下課時間,運用五官真有用好好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生物。
3.藉由這次教學培養學童探究大自然的興趣,並能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增廣見聞,知道植物與人類的關係是很密切的,能人與植物一起共享共榮共存,在這個多樣性的生態環境。
學習者心得:
1.清理完水面上的人厭槐葉蘋後,可以更清楚的觀察到臺灣萍蓬草及它的沈水葉。
2.課程之後,知道人厭槐葉蘋沈在水裡的鬚鬚不是根,而是它的沈水葉。
3.知道將拔起來的銅錢草曬乾,而且最好是掛在樹上、不要接觸到土、不能亂丟,免得它又活起來。
4.水生植物為了適應水中生活,外形各有不同的特徵。它們的根、莖或葉柄有氣室或防水構造,可以儲存空氣及增加浮力。
5.學校的生態河生物豐富而多樣性,要尊重大自然生態環境,與這個多樣性的環境,大家一起共享繼續永續發展成長。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