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下小花香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梁台欣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1/03~111/04
- 參與人數:480
目標:
1.學生透過感官系統(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主動認識校園植物。
2.從活動的體驗中,發現大自然的神奇與生命的重要。
3.透過一系列活動,產生對大自然的崇敬,並進而能愛護並保護動植物。
進行方式:
一、認識校園植物(2節)
結合生活課「大樹下小花香」單元,透過解說讓學生認識各種花草及樹木,並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感覺器官去感受及觀察。可用眼睛觀察花草及樹木的顏色及大小,再用鼻子聞聞是否有香氣,最後用手輕輕觸摸感受花瓣、葉子及樹幹的紋路。從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給予良好的照顧,並好好愛護。
二、拜訪校園植物(2節)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特徵、觀察時要注意的事項及記錄方式等。
2.觀察校園植物後,選擇最感興趣的一朵花及一棵樹,再利用前次教學的方式去認識校園植物的特徵並記錄。
3.回到教室後分享自己所觀察的植物特徵,請同學猜猜看是哪種花或是哪種樹,藉此可更加認識該植物特徵外,也能從同學的說明認識其他植物。
三、植物去旅行(2節)
蒲公英是隨處可見的植物之一,透過共讀繪本「蒲公英」,讓學生從繪本中運用不同角度的視野,來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並從閱讀繪本而受到啟發,成為一個熱愛自然,懂得與自然協調的人。
四、拓印(2節)
1.教師帶孩子撿拾地上落葉。
2.利用手掌、手指輕撫摸並感受葉子的紋理。
3.指導拓印方式,利用拓印方式完成作品。
成果描述:
帶孩子體驗過後,在下課時間,他們會主動去校園各處發掘新的動植物,並使用正確的方式觀察及描述。孩子也知道要怎麼保護並善待校園中的動植物。
實施心得:
現代孩子的生活中充斥著3C的產品,本校又位在市中心,生活在都市中的學生,鮮少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藉由生活課程,帶孩子在校園中探訪,並細細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動植物,讓孩子可以學會細細觀察自己生活周遭的世界,最終達到崇敬大自然,並能主動保護、愛護動植物,孩子也發現除了3C產品,大自然的世界更有變化、更有趣。
學習者心得:
1.我現在才知道不是每一朵花都會有香味。
2.學校有好多種花和樹木,每一種都不一樣耶!
3.我看到有人亂拔花草,我很生氣,我會大聲告訴他不可以!
4.花的生命好短暫,我一定要好好愛護他。
5.小花園的樹木開始長出綠芽,慢慢變漂亮了。
6.聽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蒲公英是藉由風的方式在傳播種子,我覺得好有趣喔!
7.原來樹要長大要花好長的時間!那我以後一定要好好使用紙張,並做好回收,這樣才不需要砍樹木。
補充:
1.課程宜在春天進行,可以觀察到較多的動植物。
2.可以將課程進行時間拉長,讓孩子觀察校園動植物四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