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84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2

何處來?哪裡去?──垃圾問題的省思與實踐

發表日期:2020-01-17
發表人:ireneli

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2 培養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 策劃/執行人:孟旭東
  • 動機: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11~108.12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1.覺察許多日常用品從資源取得、製造、運送,到消費、廢棄,隱藏了許多問題。
2.覺察我們的生活方式直接、間接影響環境與生態,也攸關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4-2-1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式。
1.參酌書籍、媒體,蒐集由日用品的生命週期所衍生的環境問題與解決之道。
2.透過討論,檢討、反省自己的消費行為、生活習慣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5-2-3執行綠色消費、節約能源、節約用水、廢棄物減量、環境保護及環境關懷行動。
1.針對自己可改進的行為與習慣,訂定改善的方法並實際執行。

進行方式:

1.於綜合課播放相關影片,並討論以下議題:
垃圾如何進入環境,對生物造成危害。
當今消費型態造成的環境問題。
各種日用品背後的問題與隱藏的危機。
如何從生活中做起,改善環境。
2.依據討論結果訂定改善策略並執行,一段時間後檢討成果。
3.配合學校語文競賽,撰寫作文: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環保。

成果描述:

播放影片「中途島旅記」、「太平洋垃圾場」,讓學生實際看見當前世界面臨的問題,再探討我們製造的垃圾去了哪兒,對環境與生態造成怎樣的衝擊,為接下來的消費意識、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等議題探討,提供足夠的動力。
  播放「東西的故事」系列四段影片:「日常用品的生命週期」、「瓶裝水的故事」、「電子產品的故事」、「塑膠微粒的故事」,逐一進行討論。消費者並不太知道日常用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從資源取得、製造、運送,到消費、廢棄,隱藏許多問題,因此建立消費意識是這階段的首要之務,再透過小組討論,提供更為多元與深入的看法、釐清觀念。最後再針對幾種常見且有不同性質的問題的日用品進行探討,擬出消費者可以採取的具體做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實施心得:

環保不但要建立正確觀念,而且要在生活中落實。這次針對學生生活中產生大量廢棄物且處理不當的問題,試圖透過體驗、省思、實踐的過程,讓大家覺察自己的疏忽、不在意會悄悄危害環境,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然而改變習慣並非易事,因此在實施上時程較長,成效也並非立竿見影。
  目前主要聚焦在體驗、省思階段,而剛起步的實踐階段才是關鍵。希望有了廣泛的討論與深刻的省思為基礎,能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而不是掛在嘴上而已。

學習者心得:

橙組學生:我們常用的塑膠製品,不但製造的過程中會消耗能源、石油,廢棄後更是可怕的生態殺手,不但會滲入土壤、海洋,還會進入生物體內,再透過食物鏈擴散開來,而人類最後也無法避免受害。看到中途島的信天翁因為吞食塑膠而慘死,我們除了覺得難過、可怕,更應該採取行動。我們可以這麼做:不隨便購買、資源回收再利用、垃圾減量,
紅組學生:既方便又吸引人的電子產品深入我們的生活,然而它們的製造過程和使用壽命是我們常忽略的。電子產品裡頭用到許多電子元件,製造時要消耗金屬、能源,還要使用大量的水和有機溶劑,會汙染水和土壤。此外,電子產品十分普及卻不見得有必要,例如許多人有手機卻只是偶爾打電話,大多用於玩遊戲、上網聊天,並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電子產品被廠商當成一種消耗品,是否耐用並不重要,因此不斷推出新產品,搭配廣告、促銷花招,消費者就上鉤了。我們幹嘛當傻瓜?
藍組學生:清潔用品中的塑膠微粒是我們常忽略的環境殺手,它常被用在洗面乳等皮膚清潔保養品中,是我們常用的日常用品。這些塑膠微粒比其他塑膠製品更難清除,因為它們太小了,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進入了環境後再透過氣流、水流、生物攜帶,進入生物體內,我們也會受害。因此,我們不要被廣告牽著鼻子走,應該多注意產品成分,盡量使用天然成分的清潔用品,也可以考慮使用較傳統的肥皂。
紫組學生:瓶裝水是一種浪費,既浪費錢還浪費資源與能源。瓶裝水的瓶子通常是寶特瓶,製造過程就要消耗許多石油和能源;而裡頭裝的水並不會比自來水更好,但是廠商卻吹噓它有多珍貴,完全是廣告花招。此外,一瓶1公升的水要20元,可是自來水1000公升只要5元,何必花四千倍的錢危害環境?只要自己燒開水,用個瓶子隨身攜帶就可以省錢又環保;公共場所如果能提供飲用水,也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綠組學生:我們去海邊常見到各種垃圾,其中塑膠垃圾占了絕大部分。看了關於太平洋垃圾場的影片,才知道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日常用品,在使用完畢後,被當成垃圾丟棄。我們看不到垃圾去了哪兒,就不去關心、理會,沒想到不管是焚燒、掩埋,最後都成為環境的殺手,危害各種生物,侵入大氣、海洋、土壤,造成各種汙染。身為消費者,我們要認清事實,不要盲目追隨流行,盡量避免一次性的容器和包裝,減少垃圾的產生。
黃組學生:紙杯、塑膠杯、飲料鋁罐隨處可見,然而它們不但在製造過程會消耗許多資源,而且這些一次性的用品會產生大量的垃圾,為了一時方便而造成這麼多問題實在是沒有必要。此外,我們往往以為回收就能夠解決問題,但是回收的比率其實並不高,還要消耗更多能源,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更何況回收再製的過程常常由開發中國家接手處理,往往製造再次的汙染,我們消費造成的環境負擔卻由別人承受,實在很不道德。我們改變消費習慣,生產者才會隨著改變,因此不應該將環境問題全都怪罪在製造者頭上。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一來環保救海洋生物,二來也不違舒適健康的生活基本。期待進一步看到孩子的減塑愛海洋行動!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01-2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