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國家公園介紹
- 提報分類表: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策劃/執行人:黃志傑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4.06.01
- 參與人數:4
目標:
1.了解建立國家公園的目的。
2.了解設立自然保留區的意義。
進行方式:
1.先觀看《飛閱臺灣國家公園》新聞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Cpz_70XBU)。
2.與學生討論影片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觀特微。
3.各組成員各自觀看臺灣九座國家公園介紹影片。
4.各組討論各自負責的國家公園特徵並作記錄。
5.各組各自發表國家公園的特色或景觀。
成果描述:
先介紹臺灣的地理環境,造就出許多生物棲息的環境,進而認識臺灣地區的特有種、保育類、候鳥及外來種生物,如此多樣化的生物,也成就了臺灣之美。
其次探究地球上其他地區的生物及其棲息環境,了解不同的環境,孕育出多種類的生物;亦有同種類的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而形成不同的特徵。
因為人口不斷的增加,為了生活上的便利性,常常忽略對環境的保護,水污染及空氣污染就是最直接的例子。最後讓學生了解資源開發與永續經營的重要性,並將維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落實於生活中,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實施心得:
1.在課前利用網路查看各個國家公園網站,讓我對各個國家公園有進一步的認識。
2.此次學生分組採取學生自行分組的方式進行,授課中發現分組還是由教師指定分組較能達到教師預設教學目標。
3.學生在統整資料的能力需要在加強。
學習者心得:
學生1:原來臺灣有那麼多的國家的公園。
學生2:每個國家公園的景觀都不一樣,我比較想要去參觀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學生3:原來四月我們去的合歡山東峰是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
學生4:玉山國家公園有台灣第一高峰─「玉山」,有機會我要去爬一下玉山主峰。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