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23
葉片數:4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4
4
3
4
3

海洋教育活動-金山蹦火仔漁村文化體驗

發表日期:2024-06-05
發表人:八里小緯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教導處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5/9
  • 參與人數:28

目標:

一、簡介:
蹦火仔,又稱磺火捕魚或桸仔船,指台灣漁民在夜間利用光源捕魚的傳統文化,因製造火燄時會產生「蹦」的聲響而得名,在金山本地俗稱「桸仔船」,是世界唯一的磺火漁法,因此這項技術在2015年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全台僅剩新北市金山區的磺港漁港保有此傳統捕魚法。
一艘漁船上通常7到8人一組,各司其職。漁民利用電石(當地俗稱磺石)加水產生乙炔氣體,並在「蹦」的一聲下瞬間點燃火炬,此時,具有趨光性的青鱗魚受光吸引大量跳出水面,漁民以叉手網撈捕跳躍起來的青鱗魚。

二、課程目標
1.了解金山的特有漁村文化【蹦火】:
讓本校高年級的學生認識金山漁村的歷史和蹦火仔文化,理解其在當地社會中的重要性和傳承價值。
2.體驗傳統技藝:
通過參與蹦火仔的實際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漁村的傳統技藝,培養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興趣。
3.增進環保意識:
在活動中教育學生關注海洋環境保護,了解漁業與生態環境的關係,提升環保意識。

進行方式:

中角國小與鄰近的金美國小共同舉辦跨校交流海洋特色課程,一同到金山區磺港進行海洋教育活動——金山蹦火仔漁村文化體驗,透過整日有趣的課程活動,讓師生了解金山早期漁港的捕魚法及魚路古道的重要性。
流程:
1.認識蹦火仔
2.曬小魚乾
3.魚路古道前段健行
4.挑扁擔挑戰

成果描述:

1.文化認識提高:
學生對金山漁村的歷史和蹦火仔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夠講述相關故事。
2.技能學習:
學生親手參與蹦火仔活動,學會了基本操作技巧,對傳統技藝有了實際體驗。
3.環保意識增強:
學生通過活動了解到漁業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並學習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相關知識

實施心得:

1.準備工作:課前充分準備了關於金山漁村和蹦火仔文化的資料,確保活動內容豐富有趣。
2.學生參與度:學生對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特別是在實際操作蹦火仔時,非常投入。
3.學習效果:學生通過活動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技能,還提高了對家鄉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尊重,並增強了環保意識。

學習者心得:

學生李生:
今天我們去了金山磺港,參加了蹦火仔文化體驗活動。我學到了漁村的歷史,還到船上拍照,非常有趣。這次活動讓我了解了很多傳統文化,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有這樣的體驗。
學生黃生:
這次的金山漁村蹦火仔體驗活動真是太棒了!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於金山漁民以前的生活故事,還能親自點磺石,了解到蹦火捕魚的原理。這讓我對保護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
學生張生:
今天的蹦火仔文化體驗活動讓我收穫很多。這次活動讓我更加尊重和珍惜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提升了我的環保意識。
學生蔡生:
我覺得今天的金山漁村蹦火仔文化體驗活動特別有意義,我也學會如何曬魚乾,還練習用扁擔挑物品走一小段魚路古道,體會到漁民實在辛苦呀。

補充:

本校有幸能邀請到火長-簡大哥進行一場精采的體驗活動。
屬於友善漁法的蹦火仔,以最低干擾、不一網打盡的方式,與海洋共生共存,金山青年漁民有志將蹦火仔轉型成文化體驗,讓金山在地學子與一般民眾認識這快要失傳的捕魚方式,我們才得以親身體驗,十分感謝。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學校規劃校際交流共同推動海洋教育,帶領學生進行漁村參訪並體驗古老捕魚技藝-蹦伙仔,利用青麟魚趨光特性,於夜晚出海進行捕捉的漁民的維生技能,已經成為樸實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城市生活的學童卻是從未見過的驚嘆。曬魚乾與體驗挑扁擔,走訪先民開闢的魚路古道,學童慢慢體驗不一樣的海洋文化風味,也發思古幽情遙想先民生活的點滴與甘苦,收穫豐碩。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6-1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