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校園雨撲滿,循環再利用的水資源
- 環境議題:節水教育
- 執行方法:觀摩學習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2 培養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 策劃/執行人:鍾欣蓉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5/06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透過實地觀察,讓學生雨撲滿的外貌以及結構。
2.讓學生了解小至水盆、大至屋頂天溝給水管引入儲水槽,都是不同樣態的雨水貯集系統。
3.透過影片,讓學生了解雨撲滿的運作原理以及節水教育的重要觀念。
4.學生能說出日常活中節約用水的小妙招。
5.當遇到急災害或枯水期時,雨撲滿之雨水可運用民生用途、澆灌農作物。
6.打造永續呼吸的海綿城市,雨天可吸水保水,夏天能散熱調節溫度降溫節能。
進行方式:
1.在五華國小校園觀察雨撲滿的外觀及運作。
2.在班上觀看各種節水教育的介紹。
3.了解水循環的過程蒸發-凝結-降水-逕流。
4.了解台灣因地勢不同,水資源的保存也不同,颱風和梅雨季雖然有充沛的雨水量,山高水短所以面對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
5.探討「生活節水妙招」及「環境所因應的節水方式」。
6.讓學生能做到簡易的校園環保行動,學習珍惜能源,並落實到家庭與生活當中。
成果描述:
1.讓學生了解雨撲滿所帶來的應用是可持續園藝和小型耕作。
2.了解平時儲存下來的水不會直接流失,等到需要用水時再取出使用。
3.學生能表達理解節能資源對環境的重要性。
4.學生能體認到資源帶來的便利及代價,懂得珍惜與愛護大自然。
實施心得:
1.透過五華國小環境教育影音小小解說員的介紹,讓知道雨撲滿卻沒有真正看過雨撲滿的孩子,了解雨撲滿的節水功能,也學習到校園善用雨撲滿節水系統,融入生活以及農園灌溉。
2.結合四年級社會課程,帶入水資源持續利用,在課堂中與孩子探討為什麼水資源需要再次利用?因應水資源漸漸不足的跡象產生。
3.帶領學生分組討論,節約用水的方式,並實際實行在校園以及生活中。
4.最後檢討該如何克服省水的困難?省水帶來的好處?
5.透過雨撲滿影片的介紹,聰明的孩子們馬上就能了解儲存雨資源的便利,對這項科技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於大自然,更有了一份愛護與珍惜的使命感,時刻養成節水好習慣,每個孩子都是水富翁。
學習者心得:
徐同學:「原來雨撲滿收集起來的雨水可以有如此多的用途。」
吳同學:「透過這次的影片導覽,讓我更了解水節能的重要性,回家後我也要認真的實施我們討論出來的節約用水方法。」
劉同學:「原來學校裡的農園種出漂亮又健康的蔬果,是使用雨撲滿裡儲存的雨水灌溉的,真是神奇!」
葉同學:「除了雨水,我們也可以收集家中許多使用過後還能再次利用的水,從日常培養出良好的習慣,把好的習慣及觀念延續到下一代。」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