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與我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林峯吉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5.7
- 參與人數:200
目標:
1. 藉由生動活潑導覽解說的方式, 引導學生與小動物及昆蟲零距離的接觸
2. 體驗並觀察大自然生物的奧妙及有趣的生命現象。
3. 提供學生環境、生命教育課程,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4. 透過生態解說,讓學生了解氣候變遷對蝴蝶造成的影響--,認知到生態破壞的嚴重性,從而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所有課程均採輪替互動式教學,結合近距離觸摸觀察體驗,以提高學習興趣。小而美的展館,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多元化的學習場所,設有蝴蝶生態園區、昆蟲標本館、可愛動物區、貝殼化石玩沙區、農作物採摘區、DIY昆蟲教室、焢窯教學,讓學生透過「從做中學」習得帶得走的能力。
成果描述:
1. 園區為吸引蝴蝶覓食,特別栽種繁星花、雪茄花等蜜源植物。解說員講解如何正確安全地捕捉蝴蝶的方法,並藉由實際觀察,教導學生認識蝴蝶的外觀及構造。
2. 除認識蝴蝶外,解說員也帶領孩子認識園區裡各種不同的植物。
3. 除了實體昆蟲的接觸觀察外,標本區更提供世界各地珍貴的昆蟲標本。
4. 學生最喜歡羊咩咩餵食區及兔兔互動區,解說員講解正確餵養的方式 ,並讓孩子親自體驗,大家都被這群小羊小兔的可愛呆萌模樣融化了。
5. 學生得以親自體驗簡易控窯搭建,以磚塊代替土塊,一來取得較容易,二來搭建易堆疊且不易掉落,安全無虞又簡單輕鬆。
6. 設置地瓜培植區,除解說地瓜與馬鈴薯之區別,更提供學生親手挖地瓜的機會,學生均樂在其在。
實施心得:
平日一年級和幼兒園的學生雖能在校園裡觀察到毛毛蟲、蝴蝶、螞蟻、麻雀、鴿子等生物,卻缺乏有系統的知識整合,本次校外教學特別邀請家長一同參與,增進親子互動外,更以一系列的生態解說課程,讓學生們了解蝴蝶的蛻變過程、小羊小兔的生長、地瓜栽植與照護,進而加深加廣至氣候變遷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除了能深化友善對待環境的觀念,更能讓永續環境觀念深植學生內心。
學習者心得:
1.今天農場的叔叔教我們如何挖地瓜,我們每個人可以帶兩條挖到的生地瓜和一條窯烤熟地瓜回家和家人分享,真是太棒了!
2.今天我餵了羊羊和兔兔,知道要愛護牠們,不要隨便餵其他的食物。導覽姊姊教我們如何餵養他們的方法: 牧草被一隻羊吃過後,另一隻羊就不會吃了;餵小兔子時要拿葉子的尾端,才不會不小心被小兔子的牙齒咬到手。
3.園區的蝴蝶、竹節蟲和守宮都好可愛,解說老師們還讓我們近距離觀察,大自然真是有趣。
4. 原來環境改變了,蝴蝶就會變少了!我們要好好愛護大自然不,要再破壞昆蟲們的家了。
5. 我還學到了馬鈴薯發芽有毒不能吃,地瓜發芽把它去掉就可以吃;把蘋果和地瓜放在塑膠袋裡綁起來,可以有效延緩發芽時間,增加地瓜保存期限。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