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同行,守護之心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陳品蓁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年1月8日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那些可以保護野生動物的行為。
2.反思如何從生活中幫助野生動物。
3.了解全球18種企鵝特徵與分布。
4.如野生動物受到傷害,知道如何處理及應對。
進行方式:
1.進行全球企鵝種類與分布連連看
2.非洲企鵝是唯一生存於非洲地區的企鵝,介紹其特徵、食物、繁殖等
3.說明非洲企鵝面臨問題(例如:氣候問題)
4.介紹台灣的環境難民-食蛇龜
5.有獎徵答
6.寫學習單進行回饋
成果描述:
1.學生可以更加瞭解企鵝的特徵及習性。
2.學生可以對企鵝的生態環境有所了解。
實施心得:
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它不僅關乎珍貴的物種存續,更關係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人類自身的未來。我深信,透過保護野生動物,我們不僅在守護每一種生物的權利,更是在保護地球上每一個生命的多樣性。我們必須尊重自然的節奏,促進與野生動物共生的方式,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後代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恩惠。這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包括政府、科學家、NGO組織和民眾的共同努力。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貢獻,透過支持保育計畫、倡導環保理念、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為保護野生動物的未來而努力。這是一個艱鉅但值得追求的目標,因為我們和野生動物共同生活在這個美麗而寶貴的地球上。
學習者心得:
謝○宇:透過這次的活動,我認識了不同的企鵝品種。
李○珊:我們只要多盡一份心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作為,也能幫助到野生動物。
馮○揚:二級保育類動物食蛇龜很特別,雖然牠叫食蛇龜,但牠不吃活著的蛇,牠吃的蛇多為死掉的腐肉,我也就此增長知識了呢!
補充:
本校屬於平地的偏鄉學校,周圍附近多為農作物,學生較無機會能夠接觸到野生動物,透過這樣的宣導,可以讓學生更加認識野生動物的習性及保護他們的方式,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