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我不怕-滅蚊作戰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陳昭銘/鄭慧玲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11
- 參與人數:250
目標:
1、了解環境生態並抑制蚊蟲生長,遠離登革熱。
2、讓學生瞭解生態池的功能,並清楚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保育重要的原生種魚類,增加保育概念。
進行方式:
一、緣起:
1、配合學校生態池改建完成,並將原本生活在池裡的鬥魚回放。
2、根據今年登革熱疫情在學校學區內有案例的情況下,利用機會教育進行生態課程。
3、加上每年夏天總會有許多蚊蟲孳生,想透過生態鏈的方式解決惱人問題。
二、辦法:
1、利用週二兒童朝會時間,對全校說明生態池將回放鬥魚,並說明鬥魚的生態習性、並張貼宣傳海報。
2、利用下課時間號召想參加的學生進行回放蓋斑鬥魚的活動。
3、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小朋友完成蓋斑鬥魚成長觀察紀錄。
成果描述:
1.學校生態教學池因漏水而重新整修後,學生們都很期待何時能見到以往池子裡的蓋斑鬥魚。
2.輔導室利用生命教育周的宣導加上學務處登革熱防治的措施說明,促成這次的回放活動,採取兩梯次自願參加的方式,讓小朋友們自行報名並了解參與活動的重要。
3.回放前得在宣示牆前面讀完環保宣言,善盡一位守護蓋斑鬥魚的勇士。每節下課幾乎都有學生在池邊賞魚,並能了解護送魚兒回家活動的意義。
4.配合定期清理相關積水容器以及清除雜草,生態池周圍的蚊蟲孳生問題改善不少。
實施心得:
1.學生朝會說明活動進行方式及意義時,學生表現出相當有興趣,加上是自由報名方式參加,結果相當踴躍。
2.講解蓋斑鬥魚有「孑孓殺手」稱號,加深不少學童的印象。另說明學校舉辦此活動的用意,也希望全校學生能共同守護生態池的鬥魚及牠門的家。
3.每位學生可用水杯領取一條小魚,並在復誦環保宣言後,進行回放的活動。
4.每位參加者可向承辦老師說明心得,獲贈小小禮物一份。
5.鼓勵全校學生可將活動意義寫成作文,進行校內作文投稿。
學習者心得:
A:我每次都是站在池邊看魚兒游來游去,這次能仔細看清楚,好漂亮喔~
B:能送魚兒回家很開心,而且學校重新整理牠們的家,種了很多漂亮的植物,希望這次牠們回家後,可以舒服的生活,我們會保護牠們的。
C:聽說牠門是孑孓殺手,一條魚就能吃掉一天最多可吃掉374隻孑孓,真的是大胃王,希望三峽的登革熱疫情可以快快散去。
D: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因為我也能為守護地球的一份子,老師說要付諸行動,所以我就報名參加了。我每天上學都要去看看牠們,跟牠們打招呼。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