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16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2

暖呼呼的歷史記憶

發表日期:2023-02-25
發表人:搖滾布丁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游政男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9~111.6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透過實地踏查,認識北投溫泉的歷史與產業。
2.透過解說使學生了解溫泉地熱的產生原理。
3.促發學生思考我們該如何愛惜天然資源與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

進行方式:

1.帶領學生實地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及地熱谷,認識在地的溫泉產業歷史及溫泉地熱相關地球科學知識並觀察紀錄討論。
1)教師簡介北投溫泉博物館及溫泉產業的歷史: 
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為「北投公共浴場」,完工於日治時期1913年(大正二年)6月17日,為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公共浴場曾作為中山堂、台北縣議會招待所等使用,隨著北投溫泉業的沒落,公共浴場的建築開始急速傾頹。直到1994年,一群北投國小師生在鄉土校外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形同廢墟的北投公共浴場。為保存古蹟及空間再利用。歷經師生及地方人士不斷的陳情,北投公共浴場終於在1997年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 (現為市定古蹟),1998年10月31日在地方熱心居民與臺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下,以「北投溫泉博物館」之名正式重新開放使用。(引述自北投溫泉博物館官網介紹)
2)教師簡介地熱谷:
地熱谷面積約3500平方公尺,是大屯火山群區域內溫度最高的溫泉。地熱谷的泉水屬酸性硫磺泉,水溫高達攝氏90度,水質清澈且呈微綠似玉的色澤,俗稱青磺泉。水中酸鹼度達PH值1.4~1.6,腐蝕性極高。地熱谷溫泉亦為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原因是泉中含微量放射性元素鐳,對人體有保健的功效,主要是供應為北投公園一帶的溫泉浴室或旅館。(引述自維基百科介紹)
2.分組活動:
1)將學生分成5組,每一組5-6人。
2)學生自由參觀博物館及地熱公園並做成紀錄。
3)指導學生留意各項文物及地理景觀說明並提醒學生注意地熱危險。
3.團體討論:
1)對於北投溫泉產業的興衰歷史有何感想。
2)溫泉地熱的產生原理是什麼?
3) 新聞報導,鄰國日本各地溫泉因過度開採而快速消耗地下水,造成泉源水位嚴重下降,就連泉水的溫度都大幅下降,許多旅館因水源不足而被逼暫停營業,甚至必需申請破產。從日本的例子反思,經濟活動與資源的開採要如何取得平衡?

成果描述:

1.學生在參觀的活動中認識在地的溫泉產業的興衰,在古色古香的博物館內
  感受強烈的歷史氛圍,了解到北投溫泉輝煌的過去與現今的概況。
2.學生在地熱谷公園的踏查活動中,了解地熱溫泉的生成原理,並近距離觀察地熱活 
  動,了解大屯火山的活動對我們環境、經濟與安全各層面的影響。
3.藉由日本各地溫泉地下水量與水溫下降危機的新聞,學生能反思人類的經濟活動與
  資源開採之間必須自我節制之外也應由立法層面來加以管理。

實施心得:

本次校外教學活動是藉由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及地熱谷公園來讓學生認識北投的溫泉產業興衰,由此思考溫泉產業的經濟活動的未來應如何善用與管理;透過實地踏查及觀察地熱谷的活動明瞭地熱溫泉的生成原理,讓學生知曉大屯火山群的火山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能認識台灣日治時期及戰後歷史,另一方面能親身感受台北盆地的大屯火山群活動以學習地球科學知識,是一堂兼具知性與感性的跨領域課程。

學習者心得:

1.學生:從溫泉博物館就能感受濃濃的歷史氛圍,彷彿回到100多年前的台灣,當時澡堂溫泉水氣白煙裊裊與洗澡的居民喧鬧的畫面。
2.學生:除了日本,之前也有在新聞上看到宜蘭溫泉水溫下降的新聞,這些都是過度開採的結果,為了不讓這天然資源消失,我們要儘早做好管理。
3.學生:原來大屯火山的活動跟我們的生活有這樣的關係,希望千萬別噴發,
我們也要做好火山監控即早做防災規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規劃校外教學不容易,老師辛苦了!建議貴校爾後能以學習單深化戶外學習,並統整各領域的知識、技能與行動,使能寓教於樂!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3-0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