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60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3
3
2
2

「碳」索生活—剩食大變身

發表日期:2023-08-01
發表人:禾雨

綠色生活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楊育霖、廖秀霞
  • 動機: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年4月25日
  • 參與人數:30

目標:

一、 了解碳足跡與氣候變遷的關係。
二、 知道綠色生活可以減少碳足跡。
三、 學習如何落實綠生活。

進行方式:

一、環境導覽:
帶領學生認識會呼吸的房子--碳索生活館。
二、簡報講解:
認識二氧化碳的排放與溫室效應、全球暖化之間的關聯,並明瞭碳足跡的意義。
三、有獎徵答--碳索野餐之旅:
讓學生從眾多的野餐餐盒當中,選擇能減少碳足跡的食材、器皿。
四、剩食DIY:
讓學生將白飯與餅乾一同搗碎,變成好吃的點心。
五、學習單習寫:
朗誦並簽署節能減碳宣言,將課程做一個總結與分享。

成果描述:

1、碳索生活館採用環保概念建造,以二手貨櫃做為空間的基本架構,館內運用自然採光,減少室內照明,同時以挑高的屋頂和可調式百葉窗,達到通風、自然對流的效果,大量降低能源消耗。碳索生活館內部軟體空間設計,則展示了如何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減少碳足跡。透過實地的參訪,學生知道減少碳足跡的生活方式,是確實可行的。
2、講師利用照片和影片講解二氧化碳、全球暖化等概念,學生知道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一大因素,唯有降低碳足跡,才能減緩對地球的傷害
3、碳索野餐之旅,讓學生知道許多野餐的環保知識,例如:不要用免洗餐具當野餐的器皿,用布製環保提袋取代塑膠袋,用手帕取代衛生紙,少吃進口的水果和餅乾糖果等。
4、學生最喜歡動手做的DIY課程。看到平日常見的白飯,只是加幾片普通的餅乾一同搗碎混合,就變成可口美味的小點心,孩子們莫不讚嘆連連,有些人還當場表示以後學校午餐剩餘的白飯,他要帶回家自己加餅乾搗碎一起吃,不要浪費食物。
5、簽署環保宣言的儀式,讓學生感受低碳綠生活的重責大任。

實施心得:

雖然學校的課程也曾提到節能減碳、減少碳足跡等概念,但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實地參訪碳索生活館,才會知道綠生活並不只是口號。在這裡,美麗的貨櫃屋展示著:即使是回收物再利用的建築,透過巧思,依然可以涼爽舒適。而生活館所設計的課程,融合了參觀、講述、操作、有獎徵答等等,讓學生興致盎然,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更清楚,也更知道如何從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

學習者心得:

學生A:這裡的建築和布置很多都用回收的物品,可是卻好漂亮,我在這裡上課也不覺得熱,真的好厲害。
學生B:綠生活的方式原來並不難,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救地球。
學生C:海洋中常見的垃圾有寶特瓶、吸管、塑膠袋等等,這些塑膠製品有可能被海中生物誤食,我們又吃這些魚,最後塑膠微粒會回到人類身上。所以盡量不用塑膠製品,也不亂丟垃圾。
學生D:沒想到吃牛排的碳足跡那麼高,所以我們要多吃青菜,不但可以減少碳足跡,還可以幫助排便。
學生E:吃東西盡量使用在地食材,並且調整份量,吃完不浪費,才是愛地球的表現。
學生F:常見的白飯加上常見的餅乾,就變成好吃的點心。我太喜歡了!這道點心我也會做,以後我也要自己DIY,不要浪費食物。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完整的教學課程,畢竟許多學生還處於吸收知識的階段,對這方面的環境知識稍有陌生, 藉由老師的宣導讓許多學生瞭解,未來就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態度,甚至進一步影響行為。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8-1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